故人知得否,空断早梅肠
出处:《十月十四夜》
宋 · 白玉蟾
十月十四夜,灯寒燄寸长。
披衣临曲水,把笔向清霜。
月透诗情冷,风吹醉面凉。
故人知得否,空断早梅肠。
披衣临曲水,把笔向清霜。
月透诗情冷,风吹醉面凉。
故人知得否,空断早梅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灯寒燄寸长:形容灯火微弱,烛焰短小。披衣临曲水:穿着衣服走到弯曲的河边。
把笔向清霜:拿着笔面对着清冷的霜露,准备写作。
故人知得否:远方的老朋友,你是否能感知我的心情。
空断早梅肠:空自怀念,如同早梅般孤独的情怀。
翻译
在十月初四的夜晚,灯火微弱,烛焰仅有一寸长。我披上衣服来到弯曲的河边,握着笔面对着清冷的霜露。
月光穿透诗的情感,带来阵阵寒意,晚风吹过,使我醉脸更觉清凉。
远方的朋友,你可知道这一切?我只能独自品味这早梅般的孤独情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之夜的景象,诗人在寒冷的灯光下,临水披衣,以清霜为伴开始书写。月色透过诗人的情感,使其感到一种冷淡的美;微风吹过脸庞,更添几分醉意。这一切似乎都在诉说着某种孤独和凄凉。最后,诗人提及“故人”,询问他们是否能理解这种断裂的早梅之情。
从艺术层面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手法,如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情感,以及通过对月、风等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个字眼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抒情性质较强的诗作,通过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漠,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在捕捉自然之美和表达个人情感上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