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秀常玉,之子囊中锥
出处:《方思道送西峰》
明 · 王守仁
西峰隐真境,微境临通衢。
行役空屡屡,过眼被尘迷。
青林外延望,中閟何由窥?方子岩廊器,兼已云霞姿。
每逢泉石处,必刻棠陵诗。
兹山秀常玉,之子囊中锥。
群峰灏秋气,乔木含凉吹。
此行非佳饯,谁为发幽奇?奈何眷清赏,局促牵至期。
悠悠伤绝学,之子亦如斯。
为君指周道,直往勿复疑。
行役空屡屡,过眼被尘迷。
青林外延望,中閟何由窥?方子岩廊器,兼已云霞姿。
每逢泉石处,必刻棠陵诗。
兹山秀常玉,之子囊中锥。
群峰灏秋气,乔木含凉吹。
此行非佳饯,谁为发幽奇?奈何眷清赏,局促牵至期。
悠悠伤绝学,之子亦如斯。
为君指周道,直往勿复疑。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王守仁所作的《方思道送西峰》。诗中描绘了西峰的隐秘与壮丽,以及对友人方思道的深情厚谊。
首句“西峰隐真境,微境临通衢”,描绘了西峰隐藏着真正的仙境,而这个仙境却靠近繁忙的道路,形成一种对比。接着,“行役空屡屡,过眼被尘迷”表达了诗人多次经过此处,但因世俗的尘嚣而未能真正领略其美。
“青林外延望,中閟何由窥?”则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美好事物的向往,却难以窥探其真貌的无奈。接下来,“方子岩廊器,兼已云霞姿”赞美了友人方思道不仅具备岩廊般的高尚品德,还拥有云霞般的超凡气质。
“每逢泉石处,必刻棠陵诗”描述了方思道在每次遇到山水美景时,都会留下自己的诗歌,表现了他的热爱自然和文学创作的热情。紧接着,“兹山秀常玉,之子囊中锥”赞美了西峰山色常新,方思道如同山中宝锥,才华横溢。
“群峰灏秋气,乔木含凉吹”描绘了秋天群峰的浩瀚景象,以及高大树木中蕴含的凉爽之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此行非佳饯,谁为发幽奇?”表达了这次旅行并非为了欢宴,而是为了发现和分享西峰的奇妙之处。
“奈何眷清赏,局促牵至期”表达了诗人对清雅之美的眷恋,却因现实的束缚而无法尽情享受。“悠悠伤绝学,之子亦如斯”感叹于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思念,都如同方思道一样,充满了深情和执着。
最后,“为君指周道,直往勿复疑”鼓励友人方思道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理想和道路,无需犹豫和怀疑。整首诗通过描绘西峰的美景和对友人的深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