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烟火何曾到,眼底尘埃已尽消
出处:《湖上白莲十首》
明末清初 · 何巩道
阅尽繁华不可招,却从炎夏出寒潮。
世间烟火何曾到,眼底尘埃已尽消。
公子莫歌金缕曲,美人休放木兰桡。
生平直骨沧海里,肯向朱门学折腰。
世间烟火何曾到,眼底尘埃已尽消。
公子莫歌金缕曲,美人休放木兰桡。
生平直骨沧海里,肯向朱门学折腰。
鉴赏
这首诗《湖上白莲十首(其五)》由明末清初诗人何巩道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莲在湖面上的静谧之美,以及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与向往。
首句“阅尽繁华不可招”,诗人以“阅尽”二字开篇,暗示了对世间繁华的深刻洞察与厌倦,表达了对浮华世界的疏离感。接着,“却从炎夏出寒潮”一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夏日的炎热与寒潮的清凉相映成趣,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清新脱俗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世间烟火何曾到,眼底尘埃已尽消”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追求,诗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纯净的世界中,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尘世的喧嚣,心灵得到了净化。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宁静美好,也寄托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心灵纯净的渴望。
“公子莫歌金缕曲,美人休放木兰桡”两句,诗人以“公子”和“美人”为喻,劝诫他们不要沉溺于物质享受和表面的华丽,而应追求内在的精神世界。这里的“金缕曲”和“木兰桡”分别代表了奢华的生活方式和权力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境界的价值观。
最后,“生平直骨沧海里,肯向朱门学折腰”两句,诗人以“直骨”自比,表明自己如同深海中的硬骨,不屈不挠,坚持自我,不愿向权贵低头,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独立的品格。这里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强调,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呼吁人们保持独立思考,坚守自我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