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不辨长千里,犹记山门一古松
出处:《寄沙门心印》
明 · 佘翔
一别头陀意万重,白云何处寄禅踪。
梦中不辨长千里,犹记山门一古松。
梦中不辨长千里,犹记山门一古松。
鉴赏
这首诗名为《寄沙门心印》,是明代诗人佘翔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出家僧人(沙门)心印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一别头陀意万重”,描绘了诗人与心印分别后内心情感的复杂与沉重,仿佛千斤重担压在心头。"头陀"是对僧侣修行生活的称呼,这里暗含了对僧人的敬仰和对佛法的向往。
次句“白云何处寄禅踪”,以白云比喻心印的行踪不定,暗示其云游四方,寻找禅修之地,也寓言了诗人对心印踪迹难觅的惆怅。"禅踪"即禅者的足迹,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心印的牵挂。
第三句“梦中不辨长千里”,进一步深化了思念之情,即使在梦中,诗人也无法跨越千里距离,找到心印,表达了时空阻隔的无奈。"不辨"二字,写出了梦境中的模糊与迷茫,更显思念之深。
最后一句“犹记山门一古松”,以山门古松作为记忆中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心印曾经共度的时光和禅院生活的怀念。古松常被赋予坚韧不屈的品质,此处也暗含了对心印坚韧修行精神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僧侣朋友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超脱尘世的禅意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