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林木稼苦低垂,惟有长松不受欺
出处:《和彦达至日木冰》
宋 · 胡寅
千林木稼苦低垂,惟有长松不受欺。
兰雪方怀萧悫句,河冰还读鲍昭诗。
卧闻写竹惊残梦,戏折寒枝调小儿。
寄语达官不须怕,勉旃戈甲渡淮师。
兰雪方怀萧悫句,河冰还读鲍昭诗。
卧闻写竹惊残梦,戏折寒枝调小儿。
寄语达官不须怕,勉旃戈甲渡淮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千林:众多树林。木稼:农作物。
低垂:向下弯曲。
长松:高大松树。
不受欺:不被压倒。
兰雪:兰花般的雪,比喻高洁的诗文。
萧悫句:萧悫的诗句,萧悫为古代诗人。
河冰:河面结冰。
鲍昭诗:鲍昭的诗,鲍昭为古代诗人。
卧闻:躺下时听到。
写竹:竹叶沙沙声。
惊残梦:惊醒梦境。
戏折:随意折断。
寒枝:寒冷季节的树枝。
调小儿:逗弄小孩。
寄语:告诉。
达官:显贵官员。
不须怕:不必害怕。
勉旃:鼓励,加油。
戈甲:武器和铠甲,代指军队。
渡淮师:渡过淮河的军队。
翻译
万木丛中作物低头受苦,唯有长松挺立不被压倒。想起兰雪怀念萧悫的诗句,又读到河冰中鲍昭的诗篇。
躺下听竹声惊扰了梦境,随手折取寒枝逗弄小孩。
告诉那些高官不必畏惧,激励士兵们勇敢过淮河去战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所作的《和彦达至日木冰》。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千树万木在严冬中低垂凋零的景象,反衬出长松的坚韧不屈,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松树的傲骨与耐寒特质。诗人引用萧悫和鲍昭的诗句,借以表达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同时也寓含着对友人彦达的鼓励,希望他在面对困境时能像长松一样保持坚定。
"兰雪方怀萧悫句",以兰花和雪景比喻友人的高洁品格,而"河冰还读鲍昭诗"则暗示友人如鲍昭般才情出众,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仍能保持文学修养。接下来的"卧闻写竹惊残梦",描绘了诗人夜间听到写竹声的情境,这可能是友人创作的灵感,也触动了他的梦境,显示出他对文学创作的共鸣。
"戏折寒枝调小儿",诗人以轻松的笔触描述与孩子的互动,流露出生活的温馨与乐趣,同时也暗含着对下一代的期望。最后,诗人以"寄语达官不须怕,勉旃戈甲渡淮师"收束,劝告达官不必畏惧困难,要像渡淮的战士一样勇往直前,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又寓含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