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非公信清,遽言举世非
出处:《山中有一士》
清末民国初 · 宋育仁
山中有一士,被服缝掖衣。
闭户弹鸣琴,唐虞藐与期。
尧舜去我久,思思当告谁。
自非公信清,遽言举世非。
蓬蔂出门行,曰与世推移。
推移得何有,颜仪日增厚。
孤桐无附枝,蓼心多苦时。
自言谐俗久,安知未相宜。
泥涂既中路,谁能脱尘羁。
闭户弹鸣琴,唐虞藐与期。
尧舜去我久,思思当告谁。
自非公信清,遽言举世非。
蓬蔂出门行,曰与世推移。
推移得何有,颜仪日增厚。
孤桐无附枝,蓼心多苦时。
自言谐俗久,安知未相宜。
泥涂既中路,谁能脱尘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士人形象,他身着简朴的缝掖衣,闭门独处,弹奏着象征高洁志向的鸣琴,寄托对古代贤君唐虞时代的向往。诗人感叹尧舜时代已远去,无人可倾诉心中的思虑,表达了对公正清廉之人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对世间浑浊现实的忧虑。
“蓬蔂出门行”一句,暗示他试图融入世俗,但又意识到社会变迁难以把握,个人的道德操守可能会在世俗环境中受到侵蚀。诗人以“孤桐无附枝,蓼心多苦时”比喻自己的孤独和坚守,暗示即使试图适应,也可能不被世俗接纳。最后,“泥涂既中路,谁能脱尘羁”表达了他对摆脱尘世束缚的无力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深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隐士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清高孤傲与世俗现实之间的矛盾,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