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谁能记今昨,天公都莫管阴晴
出处:《和邓巽坡见寄元夕韵》
宋 · 李曾伯
一笑芳宵万虑平,诗翁犹自假诗鸣。
名邦想见灯成市,病骨相忘月暗城。
人事谁能记今昨,天公都莫管阴晴。
窗前细读梅花句,但觉身轻眼倍明。
名邦想见灯成市,病骨相忘月暗城。
人事谁能记今昨,天公都莫管阴晴。
窗前细读梅花句,但觉身轻眼倍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一笑:欢乐的笑。芳宵:美好的夜晚。
诗翁:老诗人。
假诗鸣:借诗抒发情感。
名邦:繁华之地。
灯成市:形容灯火辉煌如同市场。
病骨:形容病弱的身体。
月暗城:月光下的城市。
人事:人世间的事情。
阴晴:天气好坏。
梅花句:以梅花为主题的诗句。
身轻眼倍明:身心舒畅,视力清晰。
翻译
在欢乐的夜晚,一切忧虑都消散,老诗人还在借诗表达心声。想象那繁华之地,灯火通明如同白昼,病弱之躯却在月色下忘却了疲惫。
人间世事,谁还能记得昨日之事,上天也不过不理会天气阴晴罢了。
坐在窗前细细品读梅花的诗句,只觉得身心舒畅,眼前明亮无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和邓巽坡见寄元夕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夜晚与朋友相聚饮酒,心情舒畅,一笑解除了万千忧虑。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愉悦心境,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在文学和友谊中的共鸣。
"名邦想见灯成市"一句,描绘了一幅繁华都市夜景的画面,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盛世美好的向往。"病骨相忘月暗城"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
"人事谁能记今昨"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事务漠然置之的态度,而"天公都莫管阴晴"则是在表现诗人对自然界变化持有一种超脱的心态,仿佛一切自然而然,不必挂怀。
最后两句"窗前细读梅花句,但觉身轻眼倍明"展现了诗人的阅读体验。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清白,诗人通过阅读与梅花相关的诗句,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聚会、自然景观、历史记忆以及文学欣赏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豁达情怀和深厚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