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怜骨肉钟奇祸,而今骨肉相怜我
出处:《六歌 其六》
宋 · 文天祥
我生我生何不辰,孤根不识桃李春。
天寒日短重愁人,北风随我铁马尘。
初怜骨肉钟奇祸,而今骨肉相怜我。
汝在北兮婴我怀,我死谁当收我骸。
人生百年何丑好,黄粱得丧俱草草。
呜呼六歌兮勿复道,出门一笑天地老。
天寒日短重愁人,北风随我铁马尘。
初怜骨肉钟奇祸,而今骨肉相怜我。
汝在北兮婴我怀,我死谁当收我骸。
人生百年何丑好,黄粱得丧俱草草。
呜呼六歌兮勿复道,出门一笑天地老。
注释
辰:吉祥、好运。孤根:孤独的根源,比喻自己命运坎坷。
桃李春:比喻美好的时光或他人的好运。
铁马:战马,象征战争或艰难困苦。
骨肉:亲人。
黄粱:黄粱梦,比喻虚幻的幸福。
勿复道:不要再提(悲伤之事)。
出门一笑:走出门去,寻求片刻的快乐。
翻译
我为何生在这不幸时,孤独的根不知桃李的春天。寒冷的天气,短暂的阳光加重了我的忧愁,北风吹过,裹挟着我铁马的尘土。
起初我怜惜亲人遭受奇灾,如今却轮到我被亲人怜悯。
你在北方,我在怀中抱着你,我死后,又有谁来收敛我的遗体。
人生百年,美丑皆是匆匆过客,如同黄粱一梦。
不要再唱这悲伤的第六曲了,出门一笑,天地似乎都因此而衰老。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六歌·其六》,它充满了深沉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开篇“我生我生何不辰,孤根不识桃李春”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生命价值没有得到实现的感慨,以及对于自己无法享受到天伦之乐的无奈。
紧接着,“天寒日短重愁人,北风随我铁马尘”描绘了一幅严冬征战的情景,北风和铁马尘土象征着战争的艰辛与动荡。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
第三句“初怜骨肉钟奇祸,而今骨肉相怜我”透露了对亲情的渴望和孤独感,骨肉指的是至亲之人,但现在连这种最亲密的人际关系都充满了悲哀。
随后,“汝在北兮婴我怀,我死谁当收我骸”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面对死亡时的孤独无助。这里的“婴我怀”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呼唤,而“我死”则是对自己生命可能随时终结的预感。
最后,“人生百年何丑好,黄粱得丧俱草草”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功名难以久留世间的深刻认识。黄粱指的是黄土之下,即坟墓,而“得丧俱草草”则是对功业和生命都将被时间所吞没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忧患的反复咏叹,展现了文天祥深厚的爱国情怀以及在动荡岁月中坚守节操、不屈服志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