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视风雷聊徙倚,寄生天地剧悲凉
出处:《和乙盦》
清 · 李传元
文字观为般若光,威音那畔秘难彰。
杜鹃枝上相怜切,野鸭声中过去忙。
平视风雷聊徙倚,寄生天地剧悲凉。
萧萧坏劫惊砂里,时比诸天日月长。
杜鹃枝上相怜切,野鸭声中过去忙。
平视风雷聊徙倚,寄生天地剧悲凉。
萧萧坏劫惊砂里,时比诸天日月长。
鉴赏
这首诗以"文字观为般若光"起笔,将文字与智慧之光相联,暗示了佛法中的深刻哲理。"威音那畔秘难彰"则描绘了一种超越世俗理解的神秘境界,暗示佛法微妙不易言传。接下来的"杜鹃枝上相怜切,野鸭声中过去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匆忙,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平视风雷聊徙倚"描绘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沉思与徘徊,"寄生天地剧悲凉"则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深深哀伤。最后两句"萧萧坏劫惊砂里,时比诸天日月长"以沙漏比喻时间的无情流逝,以及在大劫之中,个人的苦难显得更为长久,形象地揭示了人生的渺小与宇宙的广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佛教意象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智慧的独特感悟,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李传元作为清代诗人,其作品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内心世界与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