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无陆学,一笑过金溪
出处:《送刘仲鼎浏阳教四首 其四》
宋末元初 · 方回
□□湘江洁,名应岳麓齐。
扁舟先浙左,匹马次江西。
眼可□今大,诗须到处题。
世人无陆学,一笑过金溪。
扁舟先浙左,匹马次江西。
眼可□今大,诗须到处题。
世人无陆学,一笑过金溪。
注释
湘江:长江支流,湖南省的一条重要河流。岳麓:位于湖南长沙的著名山峰,岳麓书院也以此得名。
扁舟:小船。
浙左:浙江东部地区。
江西:长江中下游省份江西。
眼可□今大:眼前景象开阔壮丽(□处可能缺失字,此处保留原文)。
诗须到处题:创作诗歌时要记录下沿途的所见所感。
陆学:指陆游的学问风格或诗文才华。
金溪:地名,在江西省,这里代指诗人行经的地方。
翻译
湘江水清澈,名声与岳麓相当我乘小舟先去浙江左岸,然后独自骑马沿江西行
眼前的景色壮丽,诗篇需在各地题写
世间少有像陆游那样的才子,一笑间已过金溪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开篇"□□湘江洁,名应岳麓齐"两句,描绘了湘江的清澈以及与岳麓山相呼应的美丽景色。"扁舟先浙左,匹马次江西"则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其中"扁舟"指的是平底的小船,而"匹马"则是一匹马,这两物象征着不同的离别方式,同时也隐含了各自的去向和未来。
"眼可□今大,诗须到处题"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份情感通过诗歌传播出去,让每个人都能看到、感受到这种离别的情怀。而最后两句"世人无陆学,一笑过金溪"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之人的不理解,可能是因为他们不能领会这样的深厚情谊。"一笑过金溪"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将这份离别之情轻松带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离别场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并以一种豁达的态度来面对无法理解的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