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须自惭愧,得作白头翁
出处:《新秋病起》
唐 · 白居易
一叶落梧桐,年光半又空。
秋多上阶日,凉足入怀风。
病瘦形如鹤,愁焦鬓似蓬。
损心诗思里,伐性酒狂中。
华盖何曾惜,金丹不致功。
犹须自惭愧,得作白头翁。
秋多上阶日,凉足入怀风。
病瘦形如鹤,愁焦鬓似蓬。
损心诗思里,伐性酒狂中。
华盖何曾惜,金丹不致功。
犹须自惭愧,得作白头翁。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新秋病起》,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新秋时节因病而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个人健康状态的深切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凄凉。
开篇“一叶落梧桐,年光半又空”两句,借景抒情,梧桐叶落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时光易逝,岁月匆匆。紧接着“秋多上阶日,凉足入怀风”描述了诗人在秋日里频繁地登上高台,感受那清凉的秋风,这些动作和感觉都透露着一种孤寂与悲凉。
中间四句“病瘦形如鹤,愁焦鬓似蓬。损心诗思里,伐性酒狂中”则是对自身状况的描写。诗人因病而显得瘦弱,如同枯槁一般;忧虑和烦恼使头发变得蓬乱不堪。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身体与精神都受到了创伤。接着,诗人谈到自己虽然在诗思中损耗着心神,但又在酒的狂欢中寻找放纵,试图以此来逃避现实的痛苦。
最后四句“华盖何曾惜,金丹不致功。犹须自惭愧,得作白头翁”则是对生命和成就的一种反思。诗人表示自己过去未能珍惜光阴,没有将生命中的宝贵时光用于追求更高的成就,现在只能感到懊悔和自责。在最后一句中,“得作白头翁”则是一种无奈的接受,既然已是白发老翁,也只好如此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健康、时光流逝和生命价值的一系列感慨,展现了一位中年知识分子在面对生活无常时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