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挥拳学僧耳,共惊遗教演鸿儒
出处:《游西岩灵境院七用前韵》
清 · 丘逢甲
绿失榕阴老树枯,津梁疲后佛心孤。
劫尘西起遮灵鹫,禅派东来出野狐。
何事挥拳学僧耳,共惊遗教演鸿儒。
登高欲写哀时意,十里残山叫蟪蛄。
劫尘西起遮灵鹫,禅派东来出野狐。
何事挥拳学僧耳,共惊遗教演鸿儒。
登高欲写哀时意,十里残山叫蟪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而深沉的景象,以西岩灵境院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佛教哲理的独特感悟。首句“绿失榕阴老树枯”描绘了榕树的老去与凋零,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次句“津梁疲后佛心孤”则表达了在世间沧桑之后,佛家的寂寥与坚守。
“劫尘西起遮灵鹫”中的“劫尘”象征着世间苦难和纷扰,遮蔽了灵鹫(可能指佛寺或高僧),暗示佛法在乱世中受到遮掩。接下来,“禅派东来出野狐”借“野狐”比喻佛法流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离正道的现象。
“何事挥拳学僧耳”一句,诗人疑惑为何有人模仿僧人的行为,可能暗指社会上某些人盲目模仿佛教,失去了真正的精神内涵。最后一句“共惊遗教演鸿儒”指出,即使是博学的大儒也对佛家遗教感到震惊,反映出佛法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
结尾“登高欲写哀时意,十里残山叫蟪蛄”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试图以诗表达对时局的忧虑,但只能听到远处山中蝉鸣,寓言了哀伤之情难以言表,以及时代的荒凉与寂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融入了对历史变迁、佛教哲理及社会现实的思考,体现了丘逢甲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