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退青灯里,犹能辨蠹鱼
出处:《次韵学士兄偶成》
宋 · 李弥逊
炎凉岂天意,四序自乘除。
畏暑渐退舍,雄风时引裾。
据鞍惭类马,下榻喜迎徐。
吏退青灯里,犹能辨蠹鱼。
畏暑渐退舍,雄风时引裾。
据鞍惭类马,下榻喜迎徐。
吏退青灯里,犹能辨蠹鱼。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炎凉:世态炎凉。岂:难道。
天意:天命。
四序:四季。
乘除:交替、轮转。
畏暑:畏惧炎热。
渐退舍:逐渐消退。
雄风:秋风。
引裾:带动衣角。
据鞍:骑在马鞍上。
惭类马:感到自己像马一样。
下榻:放下官职。
喜迎徐:欢喜迎接闲适。
吏退:退朝。
青灯:油灯。
辨蠹鱼:分辨书中的蛀虫,比喻处理文书。
翻译
世间的冷暖并非天意安排,四季更替自有其规律。随着暑气逐渐消退,秋风吹过,带动衣角摇曳。
骑在马鞍上,我自觉如同一匹马,感到惭愧;但放下官职,迎接闲适生活,心中欣喜。
退朝后,在青灯下处理公务,还能分辨出书中的蛀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风送爽、人心舒畅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转和生命节奏的感悟。
"炎凉岂天意,四序自乘除"两句,诗人借用自然界的温度变化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以及季节更替的必然性。这里的“炎”指炎热,“凉”则是凉爽,通过这两个字眼,勾勒出夏秋交接之际的天气特征。而"四序"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自乘除"意味着自然界按照自己的规律循环往复。
接着的两句"畏暑渐退舍,雄风时引裾"具体描写了秋风到来的场景。"畏暑"即敬畏炎热的夏日,随着夏季的结束,暑气渐渐消散,而"雄风"则形容秋天那清爽有力的风,通过“时引裾”来描绘风起时衣袂飘扬的情景。
下面两句"据鞍惭类马,下榻喜迎徐"中,“据鞍”指的是骑在马上靠着鞍座,"惭类马"则是对马匹的赞美之词,表明诗人对于良马的欣赏和信任。“下榻”即下了马背,"喜迎徐"则表现了诗人结束旅途、回家时的快乐心情。
最后两句"吏退青灯里,犹能辨蠹鱼"表达了诗人对于官职生活的态度。"吏退"意味着官员下班或离任,“青灯”则是夜深人静时的书房之灯。"犹能辨蠹鱼"通过对古代贤臣柳下惠“不以细故污明镜”的故事隐喻,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平淡或退隐的生活中,也仍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判断力和高尚的情操。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幽深,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哲思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