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思平野,俛仰畏无光
出处:《秋日不可见》
宋 · 王安石
秋日不可见,林端但馀黄。
杖藜思平野,俛仰畏无光。
栗栗涧谷风,吹我衣与裳。
娟娟空山月,照我冠上霜。
杖藜思平野,俛仰畏无光。
栗栗涧谷风,吹我衣与裳。
娟娟空山月,照我冠上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秋日:指秋季。林端:树林的边缘。
馀黄:残留的黄色(指落叶)。
杖藜:藜杖,古代常用的拐杖。
平野:广阔的平原。
无光:没有阳光。
栗栗:形容战战兢兢或寒冷的样子。
涧谷风:山谷间的风。
娟娟:形容月光皎洁。
冠上霜:头上的白霜,比喻年老。
翻译
秋天已不可见,林梢仅余黄色的落叶。拄着藜杖漫步,思索着广阔的原野,抬头低头都怕见不到阳光。
山谷间冷风吹过,吹动我的衣裳和帽子。
明亮的山月在空中,照亮了我头上的白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图景。"秋日不可见,林端但馀黄"表达了树木叶子变黄,但秋天明朗的阳光却看不到了,这可能是在阴天或是日落后写下的诗句。接着"杖藜思平野,俛仰畏无光"则表现出诗人手持拐杖在一片荒凉而又缺乏光线的环境中行走时的心境。
第三、四句"栗栗涧谷风,吹我衣与裳。娟娟空山月,照我冠上霜"则是写诗人在秋天的微风和清冷的月光中的感受。其中"栗栗"形容的是小溪流水的声音,而"涧谷风"则是指深山中的小溪所发出的风声,这些声音让人的衣物飘动,显示了秋季的凉爽。而"娟娟空山月"中的"娟娟"用来形容清冷明亮的月光,这种月光不仅照亮了诗人,也使得诗人的帽子上凝结起霜。这些描写都极富有画面感,读者仿佛能亲临其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和气氛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之美以及内心世界之感受的独到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