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要之自在初非力,以力为之恐失经全文

要之自在初非力,以力为之恐失经

宋 · 张九成
仁体从来不可名,方圆随处便成形。
要之自在初非力,以力为之恐失经

注释

仁体:指仁德的实质或表现形式。
从来:自古以来,始终。
不可名:无法用言语表达。
方圆:这里比喻各种情况和环境。
便成形:自然而然地形成适应的状态。
要之:总的来说。
自在:自然存在,无需外力。
初非力:本来就不需要强力。
恐失经:担心会失去原有的准则或规律。

翻译

仁的本质向来无法用言语形容,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展现出适宜的形式。
关键在于,仁的本质自始至终都无需强力去塑造,过分用力反而可能偏离了它的本真规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九成的作品,名为《论语绝句》。从诗的内容来看,张九成在探讨儒家的仁德理念,并通过对自然形态的观察来阐释这个抽象概念。

“仁体从来不可名”,表明仁德是一个无形、无法用语言直接定义的精神实质,它超越了具体的名称和界定。“方圆随处便成形”,则描绘了仁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正如自然界中方形与圆形可以随处发现一样,仁德也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

“要之自在初非力”,强调了仁德不是通过外力的压迫或强制得来的,它来源于内心的自发和本性。“以力为之恐失经”,警示我们如果用强制的手段去实践仁德,反而可能会背离其真谛,丧失其本来的精神。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借鉴,阐述了儒家关于仁德的理论,强调仁德是内心自发、无需外力强制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