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班始得遥相见,亲洽争如未贵时
出处:《贺王溥入相》
唐 · 王仁裕
一战文场拔赵旗,便调金鼎佐无为。
白麻骤降恩何极,黄发初闻喜可知。
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
立班始得遥相见,亲洽争如未贵时。
白麻骤降恩何极,黄发初闻喜可知。
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
立班始得遥相见,亲洽争如未贵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一战文场:在科举考试中一举获胜。拔赵旗:比喻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金鼎:指朝廷高位。
佐无为:辅助君主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白麻:指皇帝的诏书,因其用白麻纸书写。
骤降:突然颁发。
恩何极:恩赐之大无法衡量。
黄发:老年人,因年老而发白。
跋敕:起草诏书。
案前:办公桌前。
人到少:很少有人能接近。
筑沙堤:修建堤坝,比喻受重用做大事。
马归迟:形容忙于公务,归家晚。
立班:在朝堂上按官位排列站立。
遥相见:只能从远处看到对方。
亲洽:关系亲密。
未贵时:尚未显贵的时候。
翻译
在文坛一战拔得头筹,随即被委以重任辅佐帝王无为而治。圣旨突然降临恩泽无限,年迈之人初听喜讯可想而知。
起草诏书案前人迹罕至,筑建沙堤后归马缓慢。
列班站立才得远远相见,亲密无间怎比未显贵之时。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王仁裕的《贺王溥入相》,描绘了诗人对王溥担任宰相的欢庆之情。开篇“一战文场拔赵旗,便调金鼎佐无为”两句,以战争和音乐的意象表达王溥的功绩与才能,赵旗被拔、金鼎奏响,皆象征着胜利和权力的交替,显示了王溥在政治舞台上的杰出表现。
接着,“白麻骤降恩何极,黄发初闻喜可知”两句,则形容朝廷对王溥的宠信如潮水般倾泻,而老人初闻此讯,头发已斑白,更添几分喜悦。诗中通过“白麻”和“黄发”的描写,传达了深厚的情感与对未来美好预期。
“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两句,表明在朝政的重要决策场合,王溥之才得以展现,虽然参与者不多,但每一步都显得尤为关键。同时,“筑沙堤上马归迟”的意象,则暗示了权力交接之时的慎重与缓慢。
末尾“立班始得遥相见,亲洽争如未贵时”两句,通过对立班(官员站班)和亲洽(朝夕相处)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王溥入相后能够更加亲近、频繁交流的喜悦。同时,“未贵时”的提及,则突显了王溥在此之前虽有才华但未得以施展,现在则是他权力与地位提升的新纪元。
整首诗通过对战功、宠信、决策与亲近交流等方面的描绘,展示了王仁裕对于王溥入相这一政治事件的高度评价和庆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