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悲道业寡,汨没无佗贤
出处:《初见白发慨然感怀》
宋 · 司马光
万物壮必老,性理之自然。
我年垂四十,安得无华颠。
所悲道业寡,汨没无佗贤。
深惧岁月颓,宿心空弃捐。
视此足自儆,拔之乃违天。
留为鉴中铭,晨夕思乾乾。
我年垂四十,安得无华颠。
所悲道业寡,汨没无佗贤。
深惧岁月颓,宿心空弃捐。
视此足自儆,拔之乃违天。
留为鉴中铭,晨夕思乾乾。
注释
万物:所有的事物。壮:旺盛。
老:衰老。
性理:事物的本性与道理。
自然:自然而然的过程。
垂:将近。
四十:四十岁。
华颠:白发。
道业:道德修养和学业。
汨没:淹没。
佗贤:其他贤能的人。
岁月颓:岁月衰退。
宿心:原有的决心。
弃捐:废弃。
儆:警戒。
违天:违背自然法则。
鉴中铭:镜中的铭记。
乾乾:勤勉不懈的样子。
翻译
世间万物皆有盛衰,这是自然规律。我已经接近四十岁,怎能不生白发呢?
我悲伤的是修行不足,淹没在众多平庸之人中。
深深忧虑岁月流逝,以往的决心可能被荒废。
看到这些,足以自我警醒,违背自然成长是不行的。
我要将这作为镜子中的铭文,早晚提醒自己勤奋不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的作品,名为《初见白发慨然感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流逝和个人成就的深刻反思。
开篇“万物壮必老,性理之自然”两句,表达了天地间万物皆有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接着“我年垂四十,安得无华颠”自述诗人己逾不惑之年,对于自己即将步入中年,内心感到一种不安和惊觉。
“所悲道业寡,汨没无佗贤”表达了对个人修养与德行不足的忧虑,以及对于周围缺乏贤能之人的感慨。"深惧岁月颓,宿心空弃捐"则是诗人对时光飞逝和往昔美好愿望未实现的深切恐惧。
“视此足自儆,拔之乃违天”一句,意味着通过观察自身的变化来警醒自己,如果不珍惜时光,那将违背自然的规律。最后,“留为鉴中铭,晨夕思乾乾”表达了诗人希望把这份感悟和反思镌刻在心中,每日清晨与夜晚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回顾和内心世界的探究,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修养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