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稻熟鸡先啄,春雨芝香鹤不饥
出处:《耕隐为黄彦正三首》
明 · 董纪
诛茅结屋向东菑,为圃为农亦有师。
每引渔樵听客话,须将稼穑教儿知。
秋风稻熟鸡先啄,春雨芝香鹤不饥。
庞老从归鹿门后,诸人罕见入城时。
每引渔樵听客话,须将稼穑教儿知。
秋风稻熟鸡先啄,春雨芝香鹤不饥。
庞老从归鹿门后,诸人罕见入城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黄彦正的隐士在东菑之地的生活状态,他不仅耕种农田,还与渔樵为伍,传授知识。诗中充满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诛茅结屋向东菑”,描述了黄彦正选择在东菑之地建造简陋的居所,展现了他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接着,“为圃为农亦有师”表明他在耕作之余,也向大自然学习,体现了他对农业的热爱和尊重。
“每引渔樵听客话,须将稼穑教儿知”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黄彦正与周围人的互动,他不仅与渔夫、樵夫交流,还通过实际操作教导孩子们了解农事,传递了劳动的价值和智慧。
“秋风稻熟鸡先啄,春雨芝香鹤不饥”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黄彦正生活的季节变换之美,鸡啄稻谷、鹤享芝香的场景,既体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也寓意着生活的丰饶与满足。
最后,“庞老从归鹿门后,诸人罕见入城时”以庞德公归隐鹿门山的故事为喻,表达了黄彦正隐居生活的自由与超脱,同时也暗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难得见到如此纯粹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彦正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追求自然、崇尚简朴、重视教育的生活哲学,以及对和谐共生自然环境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