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当花时,踊跃犹悔迟
不惜便归去,轻与来岁期。
昔年当花时,踊跃犹悔迟。
花开到花落,憔悴伤春词。
如今异哀乐,开谢了不疑。
未见怯烂漫,既见去若遗。
随缘徇物我,过眼酬芳姿。
人笑看花勤,痼慵中心脾。
此寺曾几来,岁岁改情思。
思之遗泪落,亦不知何悲。
昔年当花时,踊跃犹悔迟。
花开到花落,憔悴伤春词。
如今异哀乐,开谢了不疑。
未见怯烂漫,既见去若遗。
随缘徇物我,过眼酬芳姿。
人笑看花勤,痼慵中心脾。
此寺曾几来,岁岁改情思。
思之遗泪落,亦不知何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牡丹花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沉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过去与现在、期待与失落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首句“不惜便归去,轻与来岁期”,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愿意随时光而归,与之相约来年。接着,“昔年当花时,踊跃犹悔迟”则回忆起过去,当年在花开之时,内心充满喜悦与遗憾,后悔没有更早地欣赏这美景。这种情感的转折,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渴望。
“花开到花落,憔悴伤春词”描绘了花开花落的过程,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引发诗人内心的哀愁。接下来,“如今异哀乐,开谢了不疑”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同样的情景,心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像过去那样轻易为花开花落所动容。
“未见怯烂漫,既见去若遗”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未见时对花的热烈期盼,见到后却仿佛失去了什么,暗示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惋惜。随后,“随缘徇物我,过眼酬芳姿”表达了诗人顺应自然规律,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美好与变化。
“人笑看花勤,痼慵中心脾”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虽然表面上努力欣赏花的美丽,但内心深处却可能存在着懒惰与怠惰的情绪。这种自我反思,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层次。
最后,“此寺曾几来,岁岁改情思。思之遗泪落,亦不知何悲”总结了诗人多次来访寺庙的感受,岁月更迭,心境也随之改变,每一次回想起这些经历,都会落下泪水,但又说不清是为何而悲。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记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人生无常以及个人情感变化的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