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海儿童知李令,肯教唐史独昭垂
出处:《后秋兴八首庚子中秋》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元戎师律整逶迤,誓旅先期度芍陂。
一柱补天支大厦,九阳浴日选高枝。
名王献馘图新绘,叛帅焚尸檄久移。
薄海儿童知李令,肯教唐史独昭垂。
一柱补天支大厦,九阳浴日选高枝。
名王献馘图新绘,叛帅焚尸檄久移。
薄海儿童知李令,肯教唐史独昭垂。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所作的《后秋兴八首》中的第八首,描绘了元军征伐的情景与胜利后的盛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
首联“元戎师律整逶迤,誓旅先期度芍陂”,开篇即以“元戎”点出军队的统帅,以“师律整”描绘军队纪律严明,行进有序。“逶迤”则形象地表现了军队行进时的壮观景象。接着,“誓旅先期度芍陂”一句,通过“誓旅”表明军队在出发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并提前渡过芍陂,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战役将取得胜利。
颔联“一柱补天支大厦,九阳浴日选高枝”,运用了“一柱补天”和“九阳浴日”的典故,前者出自《淮南子》,比喻解决重大问题的关键人物;后者出自《山海经》,象征选择最佳时机或途径。这两句诗巧妙地将军事行动与自然现象相联系,寓意深远,既表达了对胜利者的赞美,也暗示了胜利来之不易。
颈联“名王献馘图新绘,叛帅焚尸檄久移”,进一步描述了战争的结果。其中,“名王献馘”指敌方首领投降或被俘,献出首级,象征战争的结束;“图新绘”则暗示了胜利者对未来的规划和建设。“叛帅焚尸檄久移”则可能暗含了对叛乱者的彻底清除,以及战争遗留问题的妥善处理。
尾联“薄海儿童知李令,肯教唐史独昭垂”,最后两句诗以“薄海儿童”泛指天下百姓,表达了诗人希望这场胜利能够为后世所铭记,不仅仅是因为军事上的胜利,更在于它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贡献。同时,通过对比“唐史”中的记载,强调了这次胜利的历史意义,希望它能与历史上其他伟大的事件并列,成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钱谦益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深切期盼,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