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念晓帆开,默睇参差浪
出处:《将之荆州南与张伯刚马惣钟陵夜别》
唐 · 杨衡
荆台别路长,密绪分离状。
莫诉杯来促,更筹屡已倡。
烛花侵雾暗,瑟调寒风亮。
谁念晓帆开,默睇参差浪。
莫诉杯来促,更筹屡已倡。
烛花侵雾暗,瑟调寒风亮。
谁念晓帆开,默睇参差浪。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荆台:地名,可能指荆门或荆州的高台。别路:离别之路。
密绪:深深的思绪。
促:催促。
更筹:古代计时器,更迭的竹签。
倡:倡导,这里指更漏声起。
烛花:蜡烛燃烧后的火花。
侵雾:穿透雾气。
瑟:古代弦乐器。
寒风:冷风。
晓帆:拂晓的船帆。
开:启航。
默睇:默默注视。
参差:不齐,形容波浪。
翻译
荆台离别的路漫长,心中愁绪如分离般纷乱。不要急于举杯催促,更漏声声已响起暗示夜深。
烛火在雾中摇曳,昏暗中瑟音伴着寒风显得凄凉。
又有谁会想到,清晨的船帆即将启程,默默凝视着起伏的波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环境氛围。"荆台别路长,密绪分离状"表达了离别之路漫长,心中的思念如同细线一般缠绕不休。"莫诉杯来促,更筹屡已倡"则是劝慰自己不要因为酒宴而加快离别的步伐,再三思考已经发生了的事情。
接下来的"烛花侵雾暗,瑟调寒风亮"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冷清和寂寥的夜晚场景,蜡烛在迷雾中闪烁不明,而瑟瑟发抖的声音与尖锐的寒风交织在一起。
最后两句"谁念晓帆开,默睇参差浪"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启航离去之人的思念,以及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时内心的沉静与观察。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和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尽的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