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鸣秋籁寒,蛟泣灵珠堕
出处:《雨夜舟中作》
明 · 王恭
落日浮洞庭,宵分逗烟舸。
侧闻巴陵钟,遥爱君山火。
片雨潭上来,凉声满高卧。
龙鸣秋籁寒,蛟泣灵珠堕。
瑶瑟何悽其,苍梧晓来过。
谁能问重华,空鼓潇湘柂。
侧闻巴陵钟,遥爱君山火。
片雨潭上来,凉声满高卧。
龙鸣秋籁寒,蛟泣灵珠堕。
瑶瑟何悽其,苍梧晓来过。
谁能问重华,空鼓潇湘柂。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雨夜舟中作》描绘了夜晚在洞庭湖上的景象。首句“落日浮洞庭”写傍晚时分,夕阳映照在广阔的湖面上,营造出宁静而壮丽的画面。接着,“宵分逗烟舸”描述夜半时分,船只在烟雾缭绕中缓缓前行,透露出孤寂与神秘感。
“侧闻巴陵钟,遥爱君山火”通过听觉和视觉,诗人捕捉到远处巴陵的钟声和君山上的灯火,增添了夜晚的诗意和远方的遐想。接下来,“片雨潭上来,凉声满高卧”描绘了雨滴落在潭面的声音,以及乘船人感受到的清凉,烘托出夜晚的静谧和诗人内心的平静。
“龙鸣秋籁寒,蛟泣灵珠堕”运用了神话意象,将秋风吹过的声音比喻为龙吟,潭水的波动比作蛟泣,灵珠坠落象征着某种失落或哀愁,寓言式的表达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深度。
最后两句“瑶瑟何悽其,苍梧晓来过”以瑶瑟的凄清乐音和想象中的苍梧神木(传说中的凤凰栖息之地)暗示诗人的心境,表达了淡淡的哀伤和对未来的期待。结尾“谁能问重华,空鼓潇湘柂”则借问历史上的舜帝重华,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感慨,以空洞的鼓声和摇桨声收束全诗,留下悠长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