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若把梅亭比苕水,千秋黄土总堪怜全文

若把梅亭比苕水,千秋黄土总堪怜

明 · 徐熥
道场山下见荒阡,欲吊吟魂一怆然。
寂寂梨花寒食雨,萧萧蒿草夕阳烟。
空林夜静闻猿啸,断碣年深借鹿眠。
若把梅亭比苕水,千秋黄土总堪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孙山人太初墓地的拜谒之情,以及对已逝友人的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哀思。

首联“道场山下见荒阡,欲吊吟魂一怆然”,开篇点题,诗人站在道场山下的荒凉墓道前,心中涌起对逝去灵魂的哀悼之情。这里的“荒阡”既指墓道的荒芜,也暗含了对逝者生前辉煌不再的感慨,“欲吊吟魂”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精神的追忆与缅怀。

颔联“寂寂梨花寒食雨,萧萧蒿草夕阳烟”,进一步渲染了墓地的凄清氛围。梨花在寒食节的细雨中显得格外寂寥,蒿草在夕阳的余晖中摇曳,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宁静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思。

颈联“空林夜静闻猿啸,断碣年深借鹿眠”,通过夜间的空林与远处传来的猿啼声,以及年久失修的墓碑被野鹿借作栖息之所的场景,进一步深化了墓地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永恒。

尾联“若把梅亭比苕水,千秋黄土总堪怜”,诗人将眼前的墓地与梅亭、苕水进行对比,表达了对逝者命运的同情与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梅亭与苕水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而“千秋黄土”则代表了生命的最终归宿,诗人借此抒发了对生命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哀思,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时间、历史等深刻主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