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尘世厌风波,但把柴门掩薜萝
出处:《送林校书入山》
宋 · 连文凤
茫茫尘世厌风波,但把柴门掩薜萝。
朝野交游能有几,文章气味已无多。
收书且作林泉隐,洗砚閒将岁月磨。
后夜偶然逢野叟,错看太乙重相过。
朝野交游能有几,文章气味已无多。
收书且作林泉隐,洗砚閒将岁月磨。
后夜偶然逢野叟,错看太乙重相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茫茫:形容广阔无垠或众多繁杂。尘世:指世俗社会,人间。
柴门:简陋的木门,常用来象征隐居生活。
薜萝:薜荔和萝藤,植物名,象征隐士的居所。
朝野:朝廷与民间,泛指社会各阶层。
气味:这里指才华、风格。
林泉隐:隐居山林,远离尘嚣。
太乙:道教中的神仙名,此处可能象征高人。
翻译
在这纷扰的世间,我厌倦了风起云涌,只想在柴门前种满薜荔和萝藤。在官场与文人之间,真正的朋友又有几个?我的文学才华已经不多见了。
我打算收藏书籍,过上隐居山林的生活,闲暇时研磨时光。
深夜偶遇一位老者,他误以为我是太乙真人,前来拜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连文凤所作的《送林校书入山》,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茫茫尘世厌风波”描绘了对世间纷繁复杂的厌倦,而“但把柴门掩薜萝”则形象地写出诗人希望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愿望。第二句“朝野交游能有几,文章气味已无多”暗示了诗人对于官场应酬和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已经寥寥无几,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心境。
第三句“收书且作林泉隐”,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选择归隐读书的生活方式,享受自然与宁静。最后一句“后夜偶然逢野叟,错看太乙重相过”,以幽默的方式想象自己在山中偶遇老者,误以为是神仙来访,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惬意期待和超脱世俗的幻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入山,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浮华的疏离,体现了宋代理学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淡泊名利和追求内心宁静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