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破屋县青灯,天地至诚当果灵
出处:《祈晴有感为滁阳曾太守作》
明 · 庄昶
阴阳升降真何如,正蒙欲著吾无书。
胸中不饱龙眠马,老夫敢望张横渠。
环滁太守温如玉,古人黄宪今张黻。
祈晴大手西台文,千古为公刚一读。
空山破屋县青灯,天地至诚当果灵。
程氏遗书蠹鱼里,呼儿夜半寻金縢。
胸中不饱龙眠马,老夫敢望张横渠。
环滁太守温如玉,古人黄宪今张黻。
祈晴大手西台文,千古为公刚一读。
空山破屋县青灯,天地至诚当果灵。
程氏遗书蠹鱼里,呼儿夜半寻金縢。
鉴赏
这首诗《祈晴有感为滁阳曾太守作》由明代诗人庄昶所作,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追思与敬仰,以及对现实政治人物的赞誉。
首句“阴阳升降真何如”,诗人以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起笔,引出对宇宙真理的深邃思考。接着“正蒙欲著吾无书”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撰写关于宇宙真理著作的渴望,但又自谦地表示自己未能完成这一伟大使命。
“胸中不饱龙眠马,老夫敢望张横渠”两句,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未饱读儒家经典《龙眠马》的学者,不敢奢望成为像张载(字横渠)这样的大儒。这里流露出诗人对于学问的谦逊态度和对于先贤的景仰之情。
“环滁太守温如玉,古人黄宪今张黻”两句,赞美了滁州太守如同古代贤臣黄宪与张黻一般,品德高尚,治理有方。通过对比古人与现世官员,表达了对当代官员的期望与赞赏。
“祈晴大手西台文,千古为公刚一读”则提到一位能够成功祈求晴天的官员,其文采斐然,令人敬佩。这可能是在赞扬某位官员在干旱时期成功祈雨,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与人文关怀。
“空山破屋县青灯,天地至诚当果灵”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庄严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天地间至诚之人的信仰与期待。这里的“空山破屋”象征着简朴与宁静,“青灯”则代表了智慧与知识的光芒,暗示着即使在最简陋的环境中,也能通过内心的真诚与智慧,实现愿望。
最后一句“程氏遗书蠹鱼里,呼儿夜半寻金縢”引用程颐的《遗书》,并以“蠹鱼”比喻时间的流逝,强调了对古代圣贤遗书的珍视与传承。同时,诗人深夜呼唤儿子寻找“金縢”,可能是指寻找珍贵的文献或启示,体现了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历史、政治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于宇宙真理、古代贤者、现实政治人物以及个人追求的深刻思考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