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闻仙人王子晋,好作凤鸣花下吹
出处:《凤笙篇赠紫霞道人》
元 · 周砥
凤笙十三簧,音响应天时。
自从轩辕调律后,谁将弦管置之虞舜祠。
神人以和,凤凰来仪,后来作者不复知。
颇闻仙人王子晋,好作凤鸣花下吹。
凤鸣几千载,仙人吹笙至今在。
昆仑池头看碧桃,玉振金声过东海。
过东海,游蓬瀛,金霄冥冥郁紫清。
空中嘹喨回天声,三十六帝下云軿。
中有綵女数百辈,玉颜如花珠佩明。
手弄云璈□,瑶瑟来相迎。
相迎向何许,凤笙鸣,朝玉京。
自从轩辕调律后,谁将弦管置之虞舜祠。
神人以和,凤凰来仪,后来作者不复知。
颇闻仙人王子晋,好作凤鸣花下吹。
凤鸣几千载,仙人吹笙至今在。
昆仑池头看碧桃,玉振金声过东海。
过东海,游蓬瀛,金霄冥冥郁紫清。
空中嘹喨回天声,三十六帝下云軿。
中有綵女数百辈,玉颜如花珠佩明。
手弄云璈□,瑶瑟来相迎。
相迎向何许,凤笙鸣,朝玉京。
鉴赏
这首《凤笙篇赠紫霞道人》由元代诗人周砥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神话色彩的音乐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画面。
开篇“凤笙十三簧,音响应天时”,以“凤笙”这一传统乐器为引子,象征着高雅、祥瑞的音乐,与天地自然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自从轩辕调律后,谁将弦管置之虞舜祠”,通过历史的追溯,表达了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追忆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音乐艺术的传承与演变。
“神人以和,凤凰来仪,后来作者不复知”,进一步深化了音乐与自然、神灵之间的联系,强调了音乐的神圣性和超凡性。随后,诗人提及仙人王子晋的故事,以及他与凤凰的互动,增添了作品的神秘色彩,同时也体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凤鸣几千载,仙人吹笙至今在”,通过时间的跨度,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永恒魅力。接下来的“昆仑池头看碧桃,玉振金声过东海”,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与音乐交融的画面,象征着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过东海,游蓬瀛,金霄冥冥郁紫清”,继续扩展画面的广度与深度,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加广阔、神秘的世界。空中嘹喨的音乐之声,仿佛能穿越云层,直达天庭,与三十六位神仙共同欢聚。
最后,“中有綵女数百辈,玉颜如花珠佩明”,描绘了一群美丽的仙女,她们手持乐器,与音乐共舞,展现出一幅和谐、美好的场景。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体现了音乐艺术对人们心灵的抚慰与提升。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神灵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音乐艺术的永恒魅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