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澹时愈乖,安得不长贫
出处:《莫厌贫十二首》
明 · 释函是
徬徨守先训,焉敢欺后昆。
此世无是非,同异徒相因。
吾道流为名,久已丧厥真。
性澹时愈乖,安得不长贫。
孤踪岂足尚,黔娄乃无邻。
矫俗非夙志,维当尊所闻。
偃鼠腹易满,促弦无缓音。
去去勿复道,终焉从予心。
此世无是非,同异徒相因。
吾道流为名,久已丧厥真。
性澹时愈乖,安得不长贫。
孤踪岂足尚,黔娄乃无邻。
矫俗非夙志,维当尊所闻。
偃鼠腹易满,促弦无缓音。
去去勿复道,终焉从予心。
鉴赏
这首诗《莫厌贫十二首(其十二)》由明代僧人释函是所作,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反思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首句“徬徨守先训,焉敢欺后昆”表达了诗人坚守传统教诲,不敢欺骗后代的决心。接着,“此世无是非,同异徒相因”揭示了诗人对于世间善恶不分、是非混淆的感慨,认为人们往往只是随波逐流,缺乏独立判断。
“吾道流为名,久已丧厥真”指出社会风气使得道德沦丧,追求名声而非真实的价值。接下来,“性澹时愈乖,安得不长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现实的矛盾,即使心性淡然,却难以避免贫困的生活。
“孤踪岂足尚,黔娄乃无邻”通过引用古代隐士黔娄的例子,强调孤独并非值得推崇,真正的伴侣难寻。最后,“矫俗非夙志,维当尊所闻”表明诗人并不以改变世俗为初衷,而是遵循内心的声音。
“偃鼠腹易满,促弦无缓音”运用比喻,偃鼠的肚子容易满足,弦乐应保持节奏,不能急躁或拖沓。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见解。
“去去勿复道,终焉从予心”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不再多言,最终将遵循自己的内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释函是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在纷扰世间的坚持自我、追求内心平静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