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理头空白,离京债未还
出处:《送青阳李明府》
唐 · 杜荀鹤
善政无惭色,吟归似等闲。
惟将六幅绢,写得九华山。
求理头空白,离京债未还。
仍闻猿与鹤,都在一船间。
惟将六幅绢,写得九华山。
求理头空白,离京债未还。
仍闻猿与鹤,都在一船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善政:清明的政治。惭色:羞愧的表情。
吟归:边吟诗边归去。
等闲:平常,随意。
六幅绢:六张绢布。
写得:描绘。
九华山: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
求理:追求真理。
债未还:债务尚未还清。
猿与鹤:猿猴和仙鹤,象征自然与超脱。
一船间:同船共渡。
翻译
良好的政绩无需羞愧,归途中仿佛寻常事。只带着六幅画卷,描绘出九华山的壮丽景色。
寻求真理时内心空明,离开京城的债务还未偿还。
听说猿猴与仙鹤,都同我一起在这艘船上。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送青阳李明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美好政绩的赞赏。开篇“善政无惭色,吟归似等闲”描绘了一种政和民安、心境平和的情景,显示出作者对于李明府施行善政的肯定。
接着,“惟将六幅绢,写得九华山”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意,通过赠送画作来表达深情。九华山作为诗中描摹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美景的写照,更隐喻着高洁和超脱。
“求理头空白,离京债未还”一句,则流露出诗人自己对于仕途生活的无奈与困顿之感。"求理"可能指的是对官职或功名的追求,而"头空白"则是比喻没有得到想要的成就;“离京债未还”则暗示了诗人离开京城后仍有未了的心事或物质上的负担。
最后,“仍闻猿与鹤,都在一船间”通过猿(猴)和鹤同舟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猿鹤共处一船,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希望与朋友共度时光、患难与共的情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