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玄忽见老翁笑,家住昆崙何杳杳
山人安得不相访,□如昔也同行藏。
自从别后乐何处,灵谷山中养冲素。
懒与尘凡争是非,拂袖俄趋长乐府。
十洞真人怀宿契,阴使来陈掌中示。
不著乎书惟口传,千古茫然索根蒂。
或乱枝条无计寻,大还只欠铅中金。
玉简朱书落吾耳,安用冥搜绕天地。
紫玄忽见老翁笑,家住昆崙何杳杳。
神炉已寘龙山椒,蓬壶可听东溟潮。
温泉名界甘复泚,一毂符行坎宫沸。
七十二候承天时,三五一法明天机。
晤言再卜春为期,冲和有道当依归。
山水多誇武林好,更有龙椒惬幽抱。
桃源惟在山腰间,越出寸碧窥吴峦。
雷驱猛雨玉龙过,月明人上朝元坛。
五符金鼎任还返,须知造化由阴丹。
愿屈冲和讲幽秘,莫独云山孕铅水。
紫府宾,丹台身。
去来在我若为情,谷风时送步虚声。
山花径,水月沼。
乐因谈到长生妙,偶坐俄行无事了。
或将得一问因缘,江天为指归舟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裳所作的《赠灵谷山人》。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灵谷山人的仰慕之情以及对仙道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仙道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无缘一步如秦湘,有缘千里如门墙”表达了诗人与灵谷山人虽未谋面,但心灵相通,如同千里之遥的门墙一般,暗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精神联系。接着,“山人安得不相访,□如昔也同行藏”表达了诗人渴望与灵谷山人相见,共同探讨仙道之学的愿望。
“自从别后乐何处,灵谷山中养冲素”描述了灵谷山人隐居山林,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几句“懒与尘凡争是非,拂袖俄趋长乐府”则表现了灵谷山人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十洞真人怀宿契,阴使来陈掌中示”提到灵谷山人与十洞真人有深厚的缘分,通过神秘的使者传递知识。这反映了诗人对仙道学说的崇敬与向往。
“不著乎书惟口传,千古茫然索根蒂”强调了仙道知识的传授方式,通过口述而非文字记载,体现了其神秘性和难以捉摸的本质。
“或乱枝条无计寻,大还只欠铅中金”可能是指在追寻仙道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迷惑,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知识和方法,就能达到修炼的最高境界。
“玉简朱书落吾耳,安用冥搜绕天地”表达了诗人对仙道知识的渴望,认为通过直接的教导和领悟,比盲目地探索更为有效。
“紫玄忽见老翁笑,家住昆崙何杳杳”描绘了一位神秘的老者出现在诗人面前,引导他前往昆仑山,暗示了通往仙道之路的神秘与遥远。
“神炉已寘龙山椒,蓬壶可听东溟潮”可能是指在修炼过程中,需要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地点,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温泉名界甘复泚,一毂符行坎宫沸”可能是在描述修炼过程中,通过特定的仪式和动作,可以激发内在的能量和潜力。
“七十二候承天时,三五一法明天机”表达了修炼需要顺应自然规律,通过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揭示宇宙的奥秘。
“晤言再卜春为期,冲和有道当依归”意味着在与灵谷山人的交流中,找到了人生的指引,决定在春天再次相聚,共同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和谐。
“山水多誇武林好,更有龙椒惬幽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灵谷山人所在之地的宁静与美好。
“桃源惟在山腰间,越出寸碧窥吴峦”可能是指在灵谷山人的引导下,诗人仿佛找到了一个隐秘的桃源,能够窥见远方的山脉。
“雷驱猛雨玉龙过,月明人上朝元坛”描绘了自然界的壮观景象,以及在月光下的仪式活动,象征着修炼过程中的精神提升。
“五符金鼎任还返,须知造化由阴丹”表达了通过修炼,可以掌握宇宙的奥秘,实现自我转化。
“愿屈冲和讲幽秘,莫独云山孕铅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灵谷山人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仙道的秘密,避免独自修行的局限性。
“紫府宾,丹台身。去来在我若为情,谷风时送步虚声”可能是指在修炼过程中,诗人与灵谷山人之间的关系如同神仙一般,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情感的束缚。
“山花径,水月沼。乐因谈到长生妙,偶坐俄行无事了”描绘了诗人与灵谷山人在自然环境中愉快交谈,享受生命的真谛,生活简单而充实。
“或将得一问因缘,江天为指归舟到”表达了诗人期待与灵谷山人再次相遇,共同探索生命的意义和归宿。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仙道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