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中用意归诗笔,静外安身比太山
出处:《赠长宁僧首》
宋 · 王安石
秀骨厖眉倦往还,自然清誉落人间。
闲中用意归诗笔,静外安身比太山。
欲倩野云朝送客,更邀江月夜临关。
嗟予踪迹飘尘土,一对孤峰几厚颜。
闲中用意归诗笔,静外安身比太山。
欲倩野云朝送客,更邀江月夜临关。
嗟予踪迹飘尘土,一对孤峰几厚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厖眉:形容眉毛浓密。倦往还:厌倦了频繁的来往。
清誉:美好的声誉。
诗笔:指诗歌创作。
太山:比喻稳固和崇高。
野云:野外的云彩。
江月:江上的月亮。
踪迹:行踪和痕迹。
孤峰:孤立的山峰。
厚颜:厚着脸皮,此处可能含有自嘲之意。
翻译
瘦削的骨骼和浓密的眉毛,厌倦了来来往往的生活,自然的好名声在人间流传。在闲暇时,他用心于诗歌创作,如同在宁静之外找到身心的依靠,如同泰山般稳固。
想请田野上的云在早晨为客人送行,又邀请江上的月光夜晚照耀边关。
感叹我的足迹如尘土般漂泊不定,面对两座孤独的山峰,我又能如何厚着脸皮去面对。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内心的情感寄托。
"秀骨厖眉倦往还"一句,以形象鲜明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僧人的风采,既有疲惫之态,又不失超然脱俗之意。"自然清誉落人间"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僧人高洁品格的赞赏,认为他的美名是自然而然流传于世的。
"闲中用意归诗笔"一句,显示了诗人在闲暇时光里将心思寄托于诗词之中,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静外安身比太山"则是说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就像泰山一样坚固稳重。
"欲倩野云朝送客"一句,表明了诗人想要借助天边飘逸的云朵来送别,对远行者有一份不舍。"更邀江月夜临关"则是在说诗人还想邀请江边的明月,在夜晚到达关隘之处,与旅人共度一段时光。
最后两句"嗟予踪迹飘尘土,一对孤峰几厚颜",诗人感慨自己留下的足迹随风尘而去,而那远离尘世的山峰,却依然保持着它的坚韧不拔和丰润的色彩。这既是对僧人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超脱红尘、追求精神寄托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