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遇物须偿债,谁遣折花便折枝
出处:《石榴请冯庵作诗》
清 · 林旭
小盎明灯掩映姿,浅娱斋里日长时。
天生正色庄难笑,人道无情蹙自知。
毒口只凭呼俗女,禅心原不恼毗离。
诗家遇物须偿债,谁遣折花便折枝。
天生正色庄难笑,人道无情蹙自知。
毒口只凭呼俗女,禅心原不恼毗离。
诗家遇物须偿债,谁遣折花便折枝。
鉴赏
这首诗以石榴为题,借物抒情,展现了诗人对石榴独特的情感与见解。首句“小盎明灯掩映姿”,描绘了石榴在微光下若隐若现的美丽姿态,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浅娱斋里日长时”则将场景置于一个宁静的斋室之中,时间仿佛静止,强调了诗人在此刻的悠闲与沉思。
“天生正色庄难笑,人道无情蹙自知”两句,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石榴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其内在情感的深刻理解。石榴虽外表看似庄重,但其内在情感却难以言表,正如诗人所感受到的复杂情感。
“毒口只凭呼俗女,禅心原不恼毗离”进一步揭示了石榴的另一面,即其表面的“毒”可能只是针对某些特定对象,而其内心深处却保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平静与智慧,如同禅者的心境,不为外物所动。
最后,“诗家遇物须偿债,谁遣折花便折枝”则点明了诗人面对自然万物时的态度,即应以尊重和感恩之心去对待,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应有所节制,不应随意践踏自然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榴的细腻描绘和深入思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也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