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尽西窗烛,凭谁慰寂寥
出处:《怀林绍先三首 其三》
宋 · 俞德邻
羁怀不自憀,明日又花朝。
我畏杖藜远,君难折简招。
愁长怜发短,室迩叹人遥。
剪尽西窗烛,凭谁慰寂寥。
我畏杖藜远,君难折简招。
愁长怜发短,室迩叹人遥。
剪尽西窗烛,凭谁慰寂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俞德邻所作的《怀林绍先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愁绪。
首句“羁怀不自憀”,诗人以“羁”字开头,点明了自己身在异乡,内心充满孤独和忧愁的状态。“不自憀”则强调了这种情绪的难以自我排解。接下来,“明日又花朝”一句,通过描述即将到来的花朝节,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为下文的离别与思念埋下了伏笔。
“我畏杖藜远,君难折简招”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感。诗人担心自己行动不便(杖藜象征年老体衰或行动不便),而友人却难以轻易地邀请他相聚,表达了两人之间空间上的阻隔和联系的不易。
“愁长怜发短,室迩叹人遥”则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愁绪因时间的延长而愈发浓重,而头发的稀疏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同时,“室迩”与“人遥”形成对比,强调了物理距离与心灵距离的双重遥远,增加了诗的哀愁氛围。
最后,“剪尽西窗烛,凭谁慰寂寥”两句,以具体的场景结束全诗。诗人想象着在西窗之下,剪去蜡烛,独自面对寂静的夜晚,渴望有人能给予安慰。这一场景既描绘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也寄托了他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渴望相聚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