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日离别,五十六驿外相寻
出处:《士廷评相会梓州》
宋 · 石介
道视荀杨虽未至,分于管鲍已知深。
一千二百日离别,五十六驿外相寻。
重欲同君注周易,且来共我听胡琴。
月留屋角不下去,似与清风怜苦吟。
一千二百日离别,五十六驿外相寻。
重欲同君注周易,且来共我听胡琴。
月留屋角不下去,似与清风怜苦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道视:看待。荀杨:古代贤者荀况和杨朱。
未至:未达到他们的高度。
分于:比得上。
管鲍:管仲和鲍叔牙,比喻深厚的友谊。
一千二百日:很长时间。
离别:分离。
五十六驿:很多驿站的距离。
相寻:寻找对方。
重欲:再次希望。
同君:和你一起。
注周易:研究《周易》。
共我:陪伴我。
月留屋角:月亮悬在屋檐。
不下去:停留不落。
似与:似乎与。
清风:清凉的风。
怜苦吟:怜悯我的吟诵。
翻译
尽管还未达到荀杨的境界,但友情已如管鲍之交般深厚。长达一千二百天的分别后,我们在五十六个驿站之外相遇寻找彼此。
我渴望再次和你一起研究《周易》,暂且先来陪我聆听胡琴声。
月亮停在屋檐角落不愿落下,仿佛在怜悯我的清冷吟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石介的作品,名为《士廷评相会梓州》。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渴望重逢之情和赞美其学识修养的诗篇。
诗中的“道视荀杨虽未至,分于管鲍已知深”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朋友学问之深厚的赞赏。荀扬、管鲍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和政治家,这里用来比喻朋友的学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接着的“一千二百日离别,五十六驿外相寻”表明了诗人与友人的久别,以及跨越重重阻隔去寻找对方的迫切心情。数字“一千二百日”和“五十六驿”,不仅是具体时间和空间距离的描绘,也象征着渴望之深。
第三句“重欲同君注周易,且来共我听胡琴”,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共同研究儒家经典《周易》,并享受音乐的美好。这里的“周易”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哲思,而“胡琴”则是中原与西域交流的一种乐器,象征着多元文化的融合。
最后两句,“月留屋角不下去,似与清风怜苦吟”,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感人的景象。诗人通过对夜晚明月和清风的描写,传达了对朋友深切思念之情,以及在寂寞中寻找精神慰藉的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更表现了作者对于学问、文化交流以及内心世界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