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邹鲁想多贤,至道从天辨后先
出处:《用韵与石塘论学》
明 · 黄衷
曾于邹鲁想多贤,至道从天辨后先。
静胜高禅修白业,专同玄客守丹田。
溯流何啻风千里,悬悟真看月一川。
隐几头颅惭潦倒,幸教鸣世属英年。
静胜高禅修白业,专同玄客守丹田。
溯流何啻风千里,悬悟真看月一川。
隐几头颅惭潦倒,幸教鸣世属英年。
鉴赏
此诗《用韵与石塘论学》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诗中描绘了对贤者的追思与对真理的探求,以及在学术探讨中的深刻感悟。
首联“曾于邹鲁想多贤,至道从天辨后先”,诗人追溯到古代的邹鲁之地,那里是众多贤士的聚集地,他们追求的至高之道如同天上的星辰,指引着后人辨别是非先后,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崇敬和对智慧传承的向往。
颔联“静胜高禅修白业,专同玄客守丹田”,进一步阐述了修身养性的过程。静心修行如同高僧的禅定,追求纯洁无瑕的精神境界;专心致志如同与玄妙之客一同守护内心的丹田,强调了内心世界的纯净与专注的重要性。
颈联“溯流何啻风千里,悬悟真看月一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真理探索的不懈追求。溯流而上,仿佛穿越千里的风浪,象征着学术研究中的艰难与挑战;而悬悟之时,如月映照一川,寓意着在深思熟虑后豁然开朗的瞬间,真理如同明月般清晰可见。
尾联“隐几头颅惭潦倒,幸教鸣世属英年”,诗人自谦于学术之路的坎坷,但庆幸能在英年之际有所建树,表达了对学术成就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未能更早投身学术的遗憾,但最终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整首诗以对古代贤者和真理的崇敬为起点,通过个人的学术追求和内心修养的描述,展现了对知识探索的执着与对自我完善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