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逋私债还未足,又见散银来籴谷
出处:《边军谣》
明 · 陆粲
边军苦,边军苦,自恨生身向行伍。
月支几斗仓底粟,一半泥沙不堪煮。
尽将易卖办科差,颗粒那曾入锅釜。
官逋私债还未足,又见散银来籴谷。
去年籴谷揭瓦偿,今年瓦尽兼拆屋。
官司积谷为备荒,岂知剜肉先成疮。
近闻防守婺川贼,尽遣丁男行运粮。
老弱伶俜已不保,何况对阵临刀枪。
宛宛娇儿未离母,街头抱卖供军装。
闾阎哭声日震地,天远无路闻君王。
君不见京师养军三十万,有手何尝捻弓箭。
太仓有米百不愁,饱食且傍构栏游。
月支几斗仓底粟,一半泥沙不堪煮。
尽将易卖办科差,颗粒那曾入锅釜。
官逋私债还未足,又见散银来籴谷。
去年籴谷揭瓦偿,今年瓦尽兼拆屋。
官司积谷为备荒,岂知剜肉先成疮。
近闻防守婺川贼,尽遣丁男行运粮。
老弱伶俜已不保,何况对阵临刀枪。
宛宛娇儿未离母,街头抱卖供军装。
闾阎哭声日震地,天远无路闻君王。
君不见京师养军三十万,有手何尝捻弓箭。
太仓有米百不愁,饱食且傍构栏游。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陆粲的《边军谣》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诗中通过“月支几斗仓底粟,一半泥沙不堪煮”形象地展现了军粮匮乏,士兵们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的困境。接着,“尽将易卖办科差,颗粒那曾入锅釜”揭示了他们为了缴税和应付各种额外负担,连口粮都难以充饥。
诗中还揭露了官府的苛捐杂税,“官逋私债还未足,又见散银来籴谷”,以及百姓的悲惨境遇,“去年籴谷揭瓦偿,今年瓦尽兼拆屋”。官府本应储备粮食以备荒年,却因不当管理导致“剜肉成疮”。
更令人痛心的是,连儿童也被卷入,“宛宛娇儿未离母,街头抱卖供军装”,而“闾阎哭声日震地,天远无路闻君王”,表达了民间疾苦无人诉说的无奈。最后,诗人对比京城军队的闲适,“君不见京师养军三十万,有手何尝捻弓箭”,讽刺了朝廷的不作为。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质朴,深刻揭示了边军士兵和百姓的苦难,以及社会不公,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