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书城祓世尘,廿年绨椠未离身
出处:《题傅沅叔藏园校书图》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投老书城祓世尘,廿年绨椠未离身。
寻山犹惜分阴暇,隔海亲搜秘藏珍。
取次校刊媲黄顾,会看著录过晁陈。
一楼双鉴松声里,已傲同光几辈人。
寻山犹惜分阴暇,隔海亲搜秘藏珍。
取次校刊媲黄顾,会看著录过晁陈。
一楼双鉴松声里,已傲同光几辈人。
鉴赏
此诗《题傅沅叔藏园校书图》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所作。陈宝琛,字伯严,号石遗,是晚清著名学者、诗人,以经学、史学研究著称。此诗描绘了对书籍与学问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知识传承的自豪感。
首句“投老书城祓世尘”,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晚年投身于书籍之中,远离世俗尘嚣,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廿年绨椠未离身”一句,强调了诗人二十年如一日地与书籍为伴,体现了其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寻山犹惜分阴暇,隔海亲搜秘藏珍”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珍贵文献的珍视。他不仅在陆地上寻找山中的隐秘知识,还跨越海洋,亲自搜集海外的珍贵藏书,体现了其广博的学术视野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取次校刊媲黄顾,会著过录陈”则表明了诗人对书籍整理与出版的重视,他将收集到的书籍进行校对、刊印,并与古代学者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成就相比较,表达了对自己工作的自豪和对后世影响的期待。
最后,“一楼双鉴松声里,已傲同光几辈人”两句,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庄严的画面:在松林环绕的一楼中,诗人独自鉴赏着书籍,仿佛已经超越了同时代的人,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这既是对个人学术成就的自信,也是对知识力量的颂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书籍与学问的深情厚爱,以及对知识传承的自豪感,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学术精神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