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乱作一笔书,心手窈冥随所如
出处:《草书歌赠蓝公漪》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公漪爱我草书好,画成即遣作今草。
角扇屏风总不辞,龙蛇飞动为君扫。
古来草圣称张芝,神变无方吾所师。
点画精微尽天纵,岂惟劲骨兼丰肌。
二王笔精复墨妙,思极天人无不肖。
率意超旷我亦工,研精体势未知要。
汉人遗法久无传,用笔从来贵极圆。
怀素颇得草三昧,夏云随风任盘旋。
米芾神锋每太峻,大黄远射力愁尽。
张旭颠草虽自然,亦伤雄壮终非晋。
我今学草常苦迟,未能变化犹矜持。
裙滑无多羊氏练,水清安得伯英池。
伯喈作书必纨素,欲购千端与毫兔。
仲将如漆墨盈箱,左伯光妍纸无数。
为君乱作一笔书,心手窈冥随所如。
蛟龙拿攫恣夭矫,骤雨飘风教有馀。
秾纤折衷更精熟,每日淋漓须百幅。
君之散隶亦入神,以之相易须神速。
君有尊人草篆精,凡夫赵氏同飞名。
故君法书具清识,感激知己深余情。
笔力会当友造化,安得闭门日多暇。
右军筋骨亦精心,与君八分早相亚。
角扇屏风总不辞,龙蛇飞动为君扫。
古来草圣称张芝,神变无方吾所师。
点画精微尽天纵,岂惟劲骨兼丰肌。
二王笔精复墨妙,思极天人无不肖。
率意超旷我亦工,研精体势未知要。
汉人遗法久无传,用笔从来贵极圆。
怀素颇得草三昧,夏云随风任盘旋。
米芾神锋每太峻,大黄远射力愁尽。
张旭颠草虽自然,亦伤雄壮终非晋。
我今学草常苦迟,未能变化犹矜持。
裙滑无多羊氏练,水清安得伯英池。
伯喈作书必纨素,欲购千端与毫兔。
仲将如漆墨盈箱,左伯光妍纸无数。
为君乱作一笔书,心手窈冥随所如。
蛟龙拿攫恣夭矫,骤雨飘风教有馀。
秾纤折衷更精熟,每日淋漓须百幅。
君之散隶亦入神,以之相易须神速。
君有尊人草篆精,凡夫赵氏同飞名。
故君法书具清识,感激知己深余情。
笔力会当友造化,安得闭门日多暇。
右军筋骨亦精心,与君八分早相亚。
鉴赏
这首《草书歌赠蓝公漪》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赠给好友蓝公漪的草书题材诗歌。屈大均在诗中表达了对草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草书大家如张芝、王羲之、怀素等人的崇敬之情。
诗中首先提到蓝公漪对草书的喜爱,并邀请屈大均创作草书作品。屈大均在诗中赞扬了古代草书大师张芝的神妙变化,以及自己在草书创作中的追求和努力。他提到自己虽然在草书上还未能达到变化自如的境界,但在点画精微、骨肉丰满等方面尽力而为。同时,屈大均也提到了其他草书名家如王羲之、怀素、米芾、张旭等人的风格特点,以及他们在草书艺术上的贡献。
屈大均在诗中还表达了自己在学习草书过程中的困惑和挑战,如“裙滑无多羊氏练,水清安得伯英池”,形象地描绘了练习草书时的困难。他提到怀素的草书如同随风盘旋的夏云,富有变化;米芾的笔锋过于锐利,大黄远射力竭;张旭的草书虽自然,但有时显得过于雄壮,不符合晋代的审美标准。
最后,屈大均表示自己在草书创作上力求创新,追求点画的精微、结构的均衡,每日都要挥洒百幅作品。他还提到蓝公漪在隶书方面的造诣,以及两人在书法艺术上的交流和理解。诗中表达了屈大均对蓝公漪的深厚友谊和对共同艺术追求的共鸣。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草书艺术的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