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湿蒹葭露,波卷洞庭风
出处:《奉和悲秋应令诗》
南北朝 · 萧悫
秋天拟文学,秋水擅庄蒙。
草湿蒹葭露,波卷洞庭风。
便坐翻桑叶,长坂歇兰丛。
檐喧犹有燕,陂静未来鸿。
蝉噪闻疑断,池清映似空。
刘安悲落木,曹植叹征蓬。
重明岂凝滞,无累在渊冲。
随时四序合,应物五情同。
发言形恻隐,睿作挺神功。
下材均朽木,何以慕凋虫。
草湿蒹葭露,波卷洞庭风。
便坐翻桑叶,长坂歇兰丛。
檐喧犹有燕,陂静未来鸿。
蝉噪闻疑断,池清映似空。
刘安悲落木,曹植叹征蓬。
重明岂凝滞,无累在渊冲。
随时四序合,应物五情同。
发言形恻隐,睿作挺神功。
下材均朽木,何以慕凋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自然的韵律。诗人以秋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水、蒹葭、洞庭风、桑叶、兰丛、燕子、池塘、落叶、征蓬等元素,构建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首句“秋天拟文学,秋水擅庄蒙”点明主题,将秋天与文学相联系,同时借用了庄子和蒙恬的典故,暗示了秋天的深远意境与文人的思考。接下来的几句“草湿蒹葭露,波卷洞庭风”,描绘了秋日清晨的露珠与洞庭湖面上卷起的波浪,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
“便坐翻桑叶,长坂歇兰丛”则进一步展示了秋天的自然景观,桑叶翻动,兰丛静谧,对比鲜明,富有动态与静态之美。随后,“檐喧犹有燕,陂静未来鸿”两句,通过燕子的喧闹与鸿雁未至的静寂,表现了秋天特有的生机与等待。
“蝉噪闻疑断,池清映似空”描绘了蝉鸣与池水清澈的景象,蝉声似乎在空中回荡,池水映照着天空,形成了一种虚实相生的美感。接下来,“刘安悲落木,曹植叹征蓬”引用历史人物的诗句,表达了对秋天落叶与漂泊之感的感慨,增加了诗的深度与历史感。
“重明岂凝滞,无累在渊冲”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光明与自由。最后,“随时四序合,应物五情同。发言形恻隐,睿作挺神功。下材均朽木,何以慕凋虫。”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顺应自然、表达真挚情感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秋天的自然美,又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考,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