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声世所尚,古调并乃鄙
明 · 李流芳
西湖别谭子,离绪不可理。
载酒觅一欢,美人在湖涘。
美人闺中秀,兴会托山水。
笔墨出生气,坐觉山水死。
清音到丝竹,所贵岂悦耳。
初为弹琵琶,四弦万绪起。
再为抚七弦,幽怀历妙指。
我携三弦客,嘈杂亦可喜。
新声世所尚,古调并乃鄙。
都生閒止人,琴理协静女。
竟弹毕清夜,月落灯未巳。
百年寡此欢,终悲别谭子。
载酒觅一欢,美人在湖涘。
美人闺中秀,兴会托山水。
笔墨出生气,坐觉山水死。
清音到丝竹,所贵岂悦耳。
初为弹琵琶,四弦万绪起。
再为抚七弦,幽怀历妙指。
我携三弦客,嘈杂亦可喜。
新声世所尚,古调并乃鄙。
都生閒止人,琴理协静女。
竟弹毕清夜,月落灯未巳。
百年寡此欢,终悲别谭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西湖边别离的情景,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首句“西湖别谭子”,点明地点与人物,西湖作为背景,增添了诗的意境。接下来,“离绪不可理”直接表达了离别的愁绪难以言表,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载酒觅一欢,美人在湖涘”描绘了诗人试图借酒消愁,寻找片刻欢愉,但真正的欢乐却在湖畔的美人身上。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也暗示了美人给予的慰藉。
“美人闺中秀,兴会托山水”赞美了美人的才华横溢,将情趣寄托于自然山水之中,体现了她高雅的品味和超脱的情怀。
“笔墨出生气,坐觉山水死”对比强烈,通过美人的笔墨赋予了山水以生命,而没有她的存在,山水仿佛失去了生机,突出了美人的艺术魅力。
“清音到丝竹,所贵岂悦耳”强调了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其精神层面的触动,而非单纯的感官享受。
“初为弹琵琶,四弦万绪起。再为抚七弦,幽怀历妙指”描述了美人的演奏技艺高超,琵琶和七弦琴的音符如同情感的波澜,深深触动人心。
“我携三弦客,嘈杂亦可喜。新声世所尚,古调并乃鄙”表达了诗人对新音乐的欣赏,同时也对传统音乐有所保留,体现了他对音乐多样性的包容态度。
“都生閒止人,琴理协静女。竟弹毕清夜,月落灯未巳”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氛围,以及美人在月光下弹琴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和谐、静谧的美感。
“百年寡此欢,终悲别谭子”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朋友离别的哀伤,深化了主题。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之际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怀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