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有书读,应亦叹归迟
出处:《李翰林墓 其一》
元 · 宋无
嗜酒傲明时,何因贺监知。
承恩金马诏,失意玉环词。
名与三闾并,身将四皓期。
匡山有书读,应亦叹归迟。
承恩金马诏,失意玉环词。
名与三闾并,身将四皓期。
匡山有书读,应亦叹归迟。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宋无的《李翰林墓(其一)》以李翰林(李白)为题材,表达了对这位唐代大诗人的敬仰和对其命运的感慨。首句“嗜酒傲明时”描绘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即使在明君当政的时代,他依然坚持自我,热爱饮酒。次句“何因贺监知”则暗示了李白虽有才华,但并未得到像贺知章那样直接赏识的机会。
“承恩金马诏”暗指李白曾被召见于皇宫,接受过皇帝的恩宠,这与“失意玉环词”形成对比,暗示他在宫廷中虽然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最终未能得到长久的重用,甚至可能遭遇了失落和挫折,如写下了如《清平调词》那样的失意之作。
“名与三闾并,身将四皓期”进一步赞美李白的文名与屈原(三闾大夫)齐名,期望他的品行能与隐居的四位高士(即商山四皓)相媲美,表明他对李白高尚人格的认同。最后一句“匡山有书读,应亦叹归迟”想象李白如果能在匡山这样的隐居之地读书,或许会感叹自己未能早些归隐,流露出对李白未能终老山林的惋惜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李白生平的简要回顾,展现了诗人对他才情与命运的复杂情感,以及对高尚人格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