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时与闭门,喧寂不同调
出处:《杂讽九首 其七》
唐 · 陆龟蒙
左右佩剑者,彼此亦相笑。
趋时与闭门,喧寂不同调。
潜机取声利,自许臻乎妙。
志士以神窥,惭然真可吊。
天之发遐籁,大小随万窍。
魁其垆冶姿,形质惟所召。
鼗笙磬竽瑟,是必登清庙。
伊圣不可欺,谁能守蓬藋。
趋时与闭门,喧寂不同调。
潜机取声利,自许臻乎妙。
志士以神窥,惭然真可吊。
天之发遐籁,大小随万窍。
魁其垆冶姿,形质惟所召。
鼗笙磬竽瑟,是必登清庙。
伊圣不可欺,谁能守蓬藋。
注释
左右:指周围的人。趋时:迎合时势。
闭门:隐居不出。
潜机:暗中操作。
惭然:感到羞愧的样子。
遐籁:大自然的声音。
魁其垆冶姿:比喻事物的主导地位。
蓬藋:形容简朴的生活。
翻译
左右佩剑的人互相嘲笑。迎合潮流与隐居之人,他们的喧闹与寂静截然不同。
暗中谋取名利,自认为技艺高超。
有志之士洞察其本质,内心感到羞愧,实乃可悲。
大自然发出各种声音,大小声响通过万物的孔窍传播。
炉火中的魁首,其形态取决于塑造它的力量。
鼓、笙、磬、竽和瑟这些乐器,必定会进入神圣的庙堂。
即使是圣人也无法欺骗,又有谁能够坚守简朴的生活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士族间的宴饮场景,通过对比和反衬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矛盾的感慨。开篇“左右佩剑者,彼此亦相笑”,展现的是表面上的和谐与友好,但紧接着“趋时与闭门,喧寂不同调”则揭示了背后可能隐藏的矛盾和不同的内心世界。
诗中“潜机取声利,自许臻乎妙”一句,暗指某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并自我感觉良好。接着,“志士以神窥,惭然真可吊”,则表达了对那些有抱负之士的同情和赞赏,他们虽然内心有所感慨,但仍保持着高尚的情操。
“天之发遐籁,大小随万窍”一句,形象地比喻了自然界和人间的种种声音,无不各自寻找出路,暗示了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与冲突。紧接着,“魁其垆冶姿,形质惟所召”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好境界。
“鼗笙磬竽瑟,是必登清庙”,此句通过乐器之声,象征着诗人对于高洁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伊圣不可欺,谁能守蓬藋”则表达了对圣贤人物的敬仰,同时也反问在当时社会环境中,谁又能够坚守自己的节操呢?
整首诗通过对宴饮场景的描绘,揭示了当时士族间的矛盾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诗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