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曾无外,风骚甚少人
出处:《酬王秀才》
唐 · 齐己
相于分倍亲,静论到吟真。
王泽曾无外,风骚甚少人。
鸿随秋过尽,雪向腊飞频。
何处多幽胜,期君作近邻。
王泽曾无外,风骚甚少人。
鸿随秋过尽,雪向腊飞频。
何处多幽胜,期君作近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相于:因某事而相聚或相交。分倍亲:关系更加亲近。
静论:安静地讨论。
吟真:吟咏的真谛,诗歌的精髓。
王泽:君王的恩惠。
曾无外:从未远离任何人。
风骚:风雅,这里指文学才华,特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
甚少人:很少有人。
鸿:大雁。
随秋过尽:随着秋天的结束(南飞)。
雪:雪花。
向腊飞频:在腊月里频繁飞舞。
何处:哪里。
多幽胜:有很多幽静优美的地方。
期君:期待你。
作近邻:成为邻居。
翻译
我们因诗结缘,关系更显亲密,静静讨论到吟咏的真谛。君王的恩泽从未远离,但真正懂得风雅之道的人却很少。
大雁随着秋天的结束而尽数南飞,雪花则在腊月里频繁飘落。
哪里有许多幽静美好的地方呢?期望你能成为我的近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沟通的境界。开篇"相于分倍亲,静论到吟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在宁静中探讨和吟咏真理的愿望。"王泽曾无外,风骚甚少人"则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动的高洁情操,同时也表明这种境界是很少有人能够达到的。
诗人在接下来的"鸿随秋过尽,雪向腊飞频"中,以秋天的鸿鸟和冬日纷飞的雪花来描绘季节的更迭和自然界的变换,同时也映射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心境。
最后两句"何处多幽胜,期君作近邻"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而又不为世俗所知的隐逸之地的向往,以及希望与心灵相通的朋友成为自己的近邻。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精神交流的意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高洁脱俗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