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君家夏甫终难慕,双足何曾限八垓全文

君家夏甫终难慕,双足何曾限八垓

高枕柴门掩绿苔,素书惊为故人开。
如分雁荡群青过,忽挟龙湫万玉来。
康乐恨长乖试屐,河阳诗好任登台。
君家夏甫终难慕,双足何曾限八垓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袁黄岩寄雁荡图及新诗见示颇怀壮游之感》。诗中描绘了对友人袁黄岩寄赠雁荡山图及新诗的感慨,以及对壮游岁月的怀念。

首句“高枕柴门掩绿苔”,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画面,仿佛诗人正躺在柴门之后,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绿意,暗示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素书惊为故人开”一句,既表达了对收到友人书信的惊喜之情,也暗含着对旧日友情的珍视和怀念。素书,指的是简朴的书信,而“故人开”则强调了这份书信对于诗人来说,如同久别重逢的老友一般珍贵。

接下来,“如分雁荡群青过,忽挟龙湫万玉来”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雁荡山的壮丽景色。群青过,形容雁荡山的青翠连绵;万玉来,则是借雪花或瀑布的洁白,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这两句不仅展现了雁荡山的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壮游岁月的向往和回忆。

“康乐恨长乖试屐,河阳诗好任登台”两句,引用了古代文人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游历山水、创作佳作的向往。康乐,即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之一,以游历山水、创作山水诗著称;河阳,此处可能指另一位文人,通过这些典故,诗人表达了自己虽未能亲自游历雁荡山,但依然能通过袁黄岩的诗画感受到那份壮游的乐趣和诗意。

最后,“君家夏甫终难慕,双足何曾限八垓”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袁黄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夏甫,可能是指袁黄岩的某个特定身份或地位,而“双足何曾限八垓”则意味着尽管受到某种限制,但心灵却可以自由地跨越界限,畅游于广阔的世界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寄赠的雁荡山图及新诗的感慨,以及对壮游岁月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