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物成农事休,民閒庶类亦蕃殖
紫髯将军柳叶甲,银騣护阑白玉勒。
铁林子弟八九千,饮马渡桥过河北。
沙漠黓地古战场,寸草不生地皮赤。
将军指呼令鼓鼙,旌旆悠悠动坚壁。
壮夫露股挟纩温,蕃马鞘脚寒有力。
龟手荷戈指欲坠,气结冰凌满须历。
前驱萧萧近林翳,军声业业震金革。
怪狐跳梁罔两避,虎豹惊骇丧胆魄。
山根浅草枯槎枒,隐隐叶下见兔迹。
武夫张罝四散逐,双兔雌雄中金镝。
自云舍矢不失驰,手持双兔有德色。
凯旋如殪大兕归,喜非诡遇无所获。
常闻武功贵时习,忘战必危欲定国。
蒐田以时选车徒,士卒素练务严翼。
季冬物成农事休,民閒庶类亦蕃殖。
泮上虎臣献俘馘,淮夷攸服远人格。
悲夫王泽寖熄多鬼蜮,蒙恬白起为民贼。
君不见长平鬼哭万人冢,击破秦坑髑髅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泼墨:比喻乌云密集。恶风:猛烈的风。
紫髯:形容胡须的颜色。
银騣:银色的马饰。
坚壁:坚固的防御工事。
泮上:学校或朝廷之上。
蒙恬:秦朝名将。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
鬼哭:形容悲惨景象。
翻译
乌云低垂像泼洒的墨汁,狂风卷起黄沙变作黑紫色胡须的将军身披柳叶甲,银色马鞍护着栏杆白玉装饰
铁林的子弟大约八九千,他们饮马过桥渡过黄河北
这片沙漠古战场,寸草不生,地面赤红
将军指挥鼓乐,旗帜飘摇触动坚固的壁垒
壮士赤身裹棉保暖,胡马裹足虽寒却力大
冻僵的手握着戈矛,气息凝结在冰凌上
前锋队伍接近树林,军威震动金戈铁马
狐狸乱窜,罔两躲避,虎豹惊恐失魂
山脚下枯草丛生,隐约可见兔子的足迹
猎人布网四散追捕,雌雄兔子被箭射中
自言箭无虚发,手持双兔,面带得意之色
胜利归来如同打死巨兽,喜悦并非侥幸,而是有所收获
常听说武备贵在常习,忘战则危,欲安定国家需如此
适时搜寻田地,选拔车马和士兵,训练严格
冬季农事结束,百姓闲暇,各种事物繁衍生息
泮水边的猛将献上俘虏,淮夷顺服,显赫人格
可悲啊,王恩衰微,多有奸邪之人,蒙恬白起成了害民者
你没看见长平之战万人坟墓的鬼哭,秦坑白骨累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边塞上的狩猎活动,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激昂的情感,展现了军旅生活的粗犷与壮观,以及士兵们英勇战斗的气概。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凝炼,有着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开篇“塞云委地如泼墨”即为全诗定下了雄浑苍茫的基调,接着“恶风吹沙变黄黑”则渲染出边塞荒凉的景象。紫髯将军、银騣护阑白玉勒等细节描写,更是生动地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与装备的精良。
中间部分“铁林子弟八九千,饮马渡桥过河北”中的数字“八九千”,在古代文学中往往用来形容众多,其实则寓意着无数之多。沙漠黓地古战场、寸草不生地皮赤,则透露出战争的残酷与荒凉。
后半部分“将军指呼令鼓鼙,旌旆悠悠动坚壁”等句,通过对将军号令和旌旗飘扬的描写,展现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壮夫露股挟纩温、蕃马鞘脚寒有力,则生动地展示了士兵们在严酷环境下的坚韧与力量。
末尾部分“自云舍矢不失驰,手持双兔有德色”中的“有德色”,则可能暗示狩猎的成功,也映照出诗人对狩猎这一活动的肯定态度。凯旋如殪大兕归、喜非诡遇无所获,则是对狩猎胜利后的喜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狩猎场面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战争与狩猎的壮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军旅生活以及边疆战事的深刻体验和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