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欲作空门补处人,如何头上裹头巾全文

欲作空门补处人,如何头上裹头巾

宋末元初 · 方回
欲作空门补处人,如何头上裹头巾
曹溪一夜传衣钵,元是当年行者身。

拼音版原文

zuòkōngménchùréntóushàngguǒtóujīn

cáochuányuánshìdāngniánxíngzhěshēn

注释

欲作:想要成为。
空门:佛教中的修行之地,指脱离世俗的出家人。
补处人:修行到可以接续佛位的人。
如何:为什么。
头上裹头巾:指戴世俗的头巾,与出家人的僧帽不同。
曹溪:地名,在广东韶关,为禅宗六祖慧能弘扬佛法的地方。
传衣钵:禅宗传法的方式,师父将衣钵传给弟子,象征传承佛法。
元是:原来就是。
当年:过去。
行者身:修行者的身份,这里指慧能曾为行脚僧。

翻译

我想成为修行之人,居住在空门之中,
却为何还要在头上裹着世俗的头巾。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寿昌郑生入天目山礼僧》。诗中蕴含了深厚的禅意和对佛法修持生活的赞美。

"欲作空门补处人,如何头上裹头巾。"

这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佛教出家人追求精神境界的艰辛和敬仰之情。"空门"指的是佛门,即佛教;"补处人"则是对出家人的尊称,意指他们在精神上不断修行,以达到一种更高的觉悟状态。而"如何头上裹头巾"则是在强调这种追求精神境界的不易,它如同要在头顶之上再加一层包裹一般困难。

"曹溪一夜传衣钵,元是当年行者身。"

这两句诗,则是对禅宗衣钵传承的一种颂扬。"曹溪"指的是曹溪真如,他是中国禅宗的重要人物之一;"一夜传衣钵"则是在讲述禅宗中著名的衣钵相传的故事,即禅师之间通过衣钵来传递佛法的心法。"元是当年行者身"则表明这种精神传承,正是那些古代修行者们身体力行的结果。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出家人生活的赞赏,更通过对禅宗衣钵传承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