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歌出中野,浮云惨且驰
出处:《石火篇为萧樵葬母作》
明 · 刘崧
石火与草露,人命恒若斯。
昨朝言笑坐高堂,奄忽敛衽閟灵輀。
哀歌出中野,浮云惨且驰。
邻里来引绋,亲戚各衔悲。
念此柩中人,生存孝其姑。
生儿九岁父不顾,此母鞠之劳且劬。
禄养乃弗逮,寿不登百年。
仓皇兵戈中,子能负土营坟阡。
送者莫叹息,自古运尽归黄泉,惟有令德名永传。
孟母岂不死,世人至今诵其贤。
寄言后来者,视此石火篇。
昨朝言笑坐高堂,奄忽敛衽閟灵輀。
哀歌出中野,浮云惨且驰。
邻里来引绋,亲戚各衔悲。
念此柩中人,生存孝其姑。
生儿九岁父不顾,此母鞠之劳且劬。
禄养乃弗逮,寿不登百年。
仓皇兵戈中,子能负土营坟阡。
送者莫叹息,自古运尽归黄泉,惟有令德名永传。
孟母岂不死,世人至今诵其贤。
寄言后来者,视此石火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石火篇》是一首悼亡诗,以石火和草露比喻人生的短暂。诗中描述了亲人突然离世的哀痛场景,昨日还在高堂欢笑,转眼间却已入殓。哀歌在田野中回荡,邻里亲友悲痛相送,感叹死者生前对母亲的孝顺,尽管父亲忽视,母亲却独自抚育他成人。然而,寿命未及百岁便匆匆离去,死于战乱之中。尽管如此,孩子的孝行仍值得赞扬,他亲自操办母亲的葬礼。
诗人借此表达,人生如石火般瞬息即逝,但美德会流传后世。他以孟母为例,她的贤德被世人长久铭记,告诫后人要珍惜时光,留下美好的品德。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对生命的感慨和对孝道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