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岂为人食,今乃务食人
出处:《扪虱》
宋 · 蒲寿宬
上即居人头,下即居人身。
夙岂为人食,今乃务食人。
不必劳爪掐,聊以扪对宾。
夙岂为人食,今乃务食人。
不必劳爪掐,聊以扪对宾。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扪虱》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动荡时局的复杂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句“夙昔骛远图,一往气超轶”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雄心壮志,追求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意气风发。接着“逝将扫六合,焉事谋一室”则表明了诗人志向高远,不满足于个人的小天地,而是希望有所作为,扫荡六合,即治理天下。
然而,“风尘大漠起,日月忽已匿”描绘了时局的动荡不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风沙遮蔽,光明不再。此时,“时贤改冠履,义士安斧锧”,描述了在乱世中,一些有识之士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坚守正义,不为世俗所动。
“岂必怀此都,所耻在国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认为真正的耻辱在于国家的忧患,而非个人的得失。尽管如此,诗人并未放弃希望,他仍有“尚馀一顷田,岁俭犹种秫”的坚韧,即使在艰难岁月里,依然坚持耕种,保持生活的基本需求。
“穷贱非有营,荷锄吾道毕”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认为贫穷和地位低下并非追求的目标,而是通过劳动来实现自我价值。接下来“作苦敢言勤,其雨庶草出”则表达了诗人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愿意努力工作,相信辛勤的努力会带来收获。
最后,“浩歌登高原,北望气萧瑟。投耒志不伸,解衣坐扪虱”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面对北风,内心充满感慨。他放下农具,解开衣裳,悠闲地坐着,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未来的方向。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有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