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宁知普光明,亘古不传授全文

宁知普光明,亘古不传授

出处:《叶尚书普光明庵
宋 · 吕本中
日月岂不明,明乃有昏昼。
四时所出火,更自表新旧。
宁知普光明,亘古不传授
独照万物表,不见所成就。
远乃包须弥,近不间圭窦。
茫茫浊水源,我此明亦透。
尚书所居庵,草木甚癯瘦。
收藏万丈光,敛退著怀袖。
至宝久不耀,却立万夫后。
我愿从公游,昏病方待救。
先持此微言,远寄为公寿。

鉴赏

这首诗以日月之明与昏昼之分起笔,引出四季更迭,火之新旧,以此象征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变化。诗人通过“普光明”这一意象,探讨了真理、智慧或内在光明的永恒与普遍性,以及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与被忽视。诗中提到的“亘古不传授”,暗示了这种光明并非传统知识所能完全捕捉或传承,而是需要个人的发现与体验。

接着,诗人描绘了光明的包容性与普遍性,它既可照亮遥远的山峰(须弥山),也能细微到观察到最小的尺度(圭窦)。这象征着真正的智慧或真理能够触及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无论大小。同时,诗人也提到了光明与浊水的关系,暗示了内在光明能够穿透表面的浑浊,揭示真相。

诗中还提到了叶尚书所居住的庵,草木的“癯瘦”象征着环境的简朴与内心的宁静,而庵内收藏的“万丈光”则代表了深藏不露的智慧或精神力量。诗人通过“敛退著怀袖”表达了这种力量的内敛与低调,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往往不在于外显,而在于其内在的持久与影响力。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跟随叶尚书学习,共同探索光明之道的愿望,并通过“微言”与“远寄”表达了对叶尚书的敬意与祝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与隐喻,探讨了内在光明与智慧的追求、传播与实践,以及它们在个体成长与社会影响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