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王名刹古流传,灯火于今几百年
出处:《游育王山》
元 · 月鲁不花
育王名刹古流传,灯火于今几百年。
舍利有光垂半榻,雨花无数散诸天。
铁轮高揭晴轩外,玉几端临宝阁前。
最忆能吟澹游叟,东湖先渡月波船。
舍利有光垂半榻,雨花无数散诸天。
铁轮高揭晴轩外,玉几端临宝阁前。
最忆能吟澹游叟,东湖先渡月波船。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月鲁不花的《游育王山》以育王名刹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古寺长存、灯火辉煌、舍利放光、雨花飘散、铁轮晴轩、玉几宝阁的壮丽景象。诗中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历史的悠久,还融入了对一位能吟淡游老者的回忆,以及对东湖月波船渡的浪漫想象。
首句“育王名刹古流传”点明了育王山上的寺庙历史悠久,名声远播。接着“灯火于今几百年”则强调了寺庙在时间长河中的持续存在,灯火依旧,仿佛见证了千年的变迁。接下来的“舍利有光垂半榻,雨花无数散诸天”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将舍利的光芒与雨花的飘散描绘得既神秘又美丽,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铁轮高揭晴轩外,玉几端临宝阁前”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寺庙建筑的雄伟与庄严,铁轮高悬于晴空之下,玉几则置于宝阁之前,两者相映成趣,凸显了寺庙的神圣与尊贵。最后,“最忆能吟淡游叟,东湖先渡月波船”两句,以回忆的方式,勾勒出一位淡泊名利、游历四方的老者形象,他或许曾在东湖之上,乘着月波之舟,体验过一番超脱尘世的逍遥之旅,这一细节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人文情怀和哲思意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育王山寺庙及其周边景物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佛教文化的魅力,也蕴含了对自然、人生及历史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