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韶石,芙蓉翠可怜
出处:《送沈文学之韶州》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三十六韶石,芙蓉翠可怜。
重华曾奏乐,遗响在林泉。
龙驭留荒服,珠丘隔暮天。
凭君陈桂酒,去洒九疑烟。
重华曾奏乐,遗响在林泉。
龙驭留荒服,珠丘隔暮天。
凭君陈桂酒,去洒九疑烟。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送沈文学之韶州》其一,通过描绘韶石的美丽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友人沈文学即将前往韶州的惜别之情。
首句“三十六韶石,芙蓉翠可怜”,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韶石的壮观景象,仿佛三十六座山石如同盛开的芙蓉花,翠绿欲滴,令人赞叹不已。接下来,“重华曾奏乐,遗响在林泉”两句,借用了古代帝王重华的故事,暗示韶石曾是音乐与自然和谐共处之地,留下悠扬的回响在山林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龙驭留荒服,珠丘隔暮天”则进一步渲染了韶石的神秘与遥远,传说中龙王驾临此地,留下了未被文明触及的荒野,而珠丘则被暮色所隔,显得更加遥远而不可及。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韶石的地理特征,也暗含了对韶州的向往与期待。
最后,“凭君陈桂酒,去洒九疑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他希望沈文学能带上桂酒,寓意着友情的醇厚与长久,前往韶州时,能将这份情感洒向那里的山水之间,让友谊的香气弥漫在九疑山的烟雾之中,寄托了对友人旅途平安、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韶石美景的描绘和历史故事的引用,以及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韶州独特魅力的赞美,是一首充满诗意与人文关怀的作品。